提起文物鉴定,通过当代大众媒介,或许大家并不陌生。但相对从事专业的科研人员来说,又觉得距离我们好远。

图左:孔晨老师、图右:程贺昌老师
近些年,我们多次在嘉德、保利、中汉、匡时、诚轩等拍卖现场遇到业界一向低调躬身力行的程贺昌老师,并有幸聆听程老师的实践心得。
面对人丁兴旺但又鱼龙混杂的文物鉴定市场,比如对同一件器物,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结果,甚至在国家级鉴定大师中也存在。针对此种情况,1975年出生于河北沧州的程贺昌老师有独特见解,并总是耐心从底层根源严谨遵从虽繁琐但可靠的科学方法:标型学和类比法等。
程老师和顶级文物鉴定大师用无数案例成功演绎验证了该方法。标型学是指用年代可靠、时代特征明显的标准器物组成一个序列,以此作为比较的依据。所谓类比法,是拿需要鉴定的器物,与这些标准器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它的年代。之所以说类比,强调的不是一对一地比较像与不像,这叫按图索骥,而是经过归纳了的时代特征等方面更高层次的深层系统比较。

图左:叶佩兰老师、图右:程贺昌老师
程老师认为,明确一件器物的年代等关键准确信息,说起来很简单,但这门功课即使研习了一辈子,也鲜有人能拿到100分。文物鉴定是项非常严谨、科学、务实和需要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始终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多重验证方法,对待日常反复看似“平凡”的工作。程老师与业界顶级文物鉴定科研工作者,一致认为文物鉴定是一项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辨识文物年代、真伪、质地、用途和价值等系统繁杂的科研工作。

图:程贺昌老师
文物鉴定,自古有“眼学”之说,靠的是眼力,凭的是业界良心。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尤其在全民收藏热,受金钱、人情、面子等诸多因素影响,程老师依然始终保持着一种虔诚、敬畏、守心的难得匠工作风,始终让鉴定工作在诸多不确定中回归确定真相,显得极其可贵。
这与程老师长达20余年持续深耕文物鉴定工作息息相关。据悉,一向务实谦逊的程老师上世纪的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曾在徐悲鸿纪念馆从事书画鉴赏与研究工作,并参与编撰由程庆中和林蔚真老师主编的《中国古玩的识别收藏与交易》工作,期间一直做资料整理并担任纪念馆馆长助理,对字画等文物鉴定有着丰富深厚的鉴赏经验。
2002年曾受邀参加故宫博物院文物查验修复工作。并著有《竹木牙角图鉴》、《民国彩瓷的收藏与鉴定》、《浅谈青花釉里红》等力作,为文物鉴定产业的良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程贺昌老师
2005 年进入中国收藏家协会并成为终身会员。同时担任中国香港古文物研究会理事、北京鼎兴天和拍卖有限公司特邀鉴定专家、北京玄和拍卖有限公司特邀瓷器杂项鉴赏专家等社会职务。并从2008年至今参与北京中汉拍卖有限公司多场拍卖会前期准备工作。
自从事文物鉴定工作起,本着对文物鉴定工作的爱好、从事科研和市场工作的初心及归宿,特别是社会工作的职业操守,程老师认为国内的文物鉴定始终缺少一套清晰明确的标准,更缺少一系列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和监督体系。为此程老师倡导文物鉴定一定要守心,并身体力行带领身边和行业伙伴践行。

图:程贺昌老师
程老师认为文物鉴定,更是一项匠工活。在日常文物鉴定工作中,通常面临文物真伪、判明文物年代、评定文物价值和等级等诸多事项。在拍卖现场或谈判现场或资产评估现场等不同场景,通过肉眼、手感、甚至多年累积的“灵魂”(一种职业经验初步预判)辅助感知等经验识别,然后结合系列配套专业仪器设备等,同时结合多种交叉科研方法反复验证,最后才坦然以敬畏之心颁发时刻受市场和时间考验的鉴别证书。
时光荏苒,程老师深耕文物鉴定事业眨眼二十余年过去了,依托广博的历史知识、文物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文物做假知识等,结合传统鉴定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分析鉴定方法精髓,鉴定了无数国内外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钱币、铜器、金器、银器、铁器、铅锡器、珐琅器、漆器、竹木器、骨角牙器、书画、文献等。
在当代中国画坛,有一位以笔墨传承齐派神韵、以行动推动文化传播的艺术家——张香群。她1965年生于四川,自幼浸润墨香,后系统研习花鸟画,成为齐白石大写意艺术的再传弟子。2006年,她正式拜入李苦禅入室弟子郑樵门下,深得齐派精髓,并受王鸿畔、闫大智等多位名家指导,…
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她不仅以精湛的笔墨传承着东方文化的千年文脉,更以满腔热忱投身于公益事业,用行动诠释着一位艺术家的社会担当。她,就是来自长春市的书法家——郭丽明老师。 师承名门,扎根传统郭丽明老师生于1956年,作为齐白石艺术的再传弟子,她深得…
谢之来,字号:澄心居士,男,汉族,1965年出生于安徽省太和县书画之乡李兴镇,自幼酷爱书法,追随名师学习书法,受到上海书法家协会张敖脐老师的亲自指点,经过多年来的苦心研究学习,最终天不负有心人,书法作品有着突飞猛进的造诣,连续多次被国内以及省市内的书法文化…
在机器雕刻大行其道的今天,有一位艺术家依然坚守着“以刀为笔”的古老契约,在坚硬的铜面上耕耘了近四十个春秋。他以手抵刀,直接刻铜,心手相应,在铿锵声中赋予冰冷的金属以书画的韵味与生命的温度。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刻铜”的代表性传承人、被誉…
秦卫锋,一位在当代中国画坛稳步前行、以其扎实的功底和清晰的艺术语言受到关注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之路,始于西北,成于岭南,是一条坚守传统、默默耕耘的踏实之路。艺术之路:从学院体系到专业领域1980年,秦卫锋生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陕西省商洛市。这片承载着秦楚文化…
在江苏常州的园林艺术圈,徐大龙的名字,已成为园林艺术中“传承”与“创新”交融的符号。作为亚洲文化首席艺术主席与中国园林技艺非遗传承人,他不仅以双手雕琢盆景之形,更以一颗匠心为笔,让沉睡的古老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他的艺术人生,已被镌刻入《文化强国 国家名…
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 郭泰来“西有毕加索,东有郭泰来”去年就开始热炒,至今热度未尽。这个话题至少表明,郭泰来如同百年前的毕加索,已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并创立了堪比毕加索“立体主义”地位的“永生主义”体系。他创立的“永生主义”全美学体系,不仅标志…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星河中,江苏常州籍研究员诸学之始终以沉稳姿态闪耀。身为《百年丰碑中华儿女风采录》编委、“中国文化典范人物”,他以诗书画乐为笔、文史编撰为卷,践行文化使命,事迹获《中华英才》《中华脊梁》及央视专题报道,个人资料更在北京地铁《艺脉传…
他,以工笔花鸟为心之所向,在尺素之间精耕细作数十载;他,承名师衣钵,融汇传统与现代,绘就生机盎然的艺术世界。他,就是备受瞩目的工笔花鸟画家——于度先生。于度先生生于1945年,早年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系统进修,奠定了坚实的艺术根基。求学期间,…
陈涛,笔名位声,男,汉族,河南信阳人,97年毕业于郑州工业大学(现郑州大学工学院)。自幼酷爱书法、绘画,多年来笔耕不辍,对各种书体均有涉猎,经常临摹各种古代书法名家书帖,以欧、颜、柳、赵、苏、黄、米、蔡,以及二王为书法学习中的启蒙学习代表,经过多年学习、…
李华菊,女,汉族,1953年生于河南郑州,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香港)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国礼艺术特邀艺术顾问、兰亭书法网研究员、世界名人书画网艺术家、实力派著名书画艺术家、艺术品拍卖网推…
康健男,1996年2月生,天津宁河人,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学士学位,国画师承于新疆天山书画院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耿庆力,书画装裱师承于著名装裱师白静美,雕塑师承于天津美术学院原副院长、雕塑系主任陈钢教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中国…
高文权,笔名:文权,斋号:艺墨轩,男 ,汉族,1969年出生于江苏省太仓市,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香港)书法家协会理事 、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礼艺术家 、兰亭书法网会员、市职工书协秘书长等。 高文权老师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受父亲熏陶…
陈延地,男,笔名:弘哲秀才,戏墨轩主。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临池泼墨,晴耕雨读,坚持至今40余载。力争在有生之年,将情感意志与性格融入到作品之中,达到师古不泥古的艺术境界。作品多被政府机构,企业家,国内外书法爱好者收藏。现为:*中国书画产业研究基地专家组…
2025年,我们满怀热忱地为您呈上这场聚焦中国书画巅峰之作的盛宴——聚焦中国书画顶级收藏风向标:艺术家叶家祥。中国书画,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凝聚着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在岁月的流转中,艺术大师们以其独特的才情和精湛的技艺,赋予了笔墨纸砚鲜活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