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沈士君 2019-01-23 17:01:28

经过历时一年的研究整理,由刘海粟美术馆策划主办的“海派绘画研究系列展第一回”于1月18日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

“海派绘画研究系列展”是刘海粟美术馆致力重磅打造的研究展品牌,第一回展的主题为“春江明月共潮生”,主要展出海派绘画早期1843年至1927年代表画家的作品,近70件海派大家的精绝之作,集结于刘海粟美术馆。这些展品除了刘海粟美术馆的馆藏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藏家,吴昌硕纪念馆和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借展展品。

展览以上海开埠为开端,以吴昌硕的艺术生涯为主要时间轴线,呈现海派绘画早期,全国各地画家以豫园为主要活动中心,以书画社团为纽带,海纳百川卖画为生的繁荣景况。

据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介绍说,该馆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对海派绘画萌芽、繁衍、拓新、转型各时期进行系统性研究,各时期分别以画会社团发展、艺术教育普及、出版社和画院的影响为线索,展开学术梳理,并推出“刘海粟美术馆海派绘画研究展”系列。首展阐述当年艺术“朋友圈”中的人、事、物,除了展出吴昌硕等主流海派画家之外,一些少有被关注的艺术家也在此次展览中被关注,以此梳理海派文化对现代的艺术和城市发展的作用。

本次策展人、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透露,系列展初步规划分为海派和新海派两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海派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新海派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现在。第一回展以开埠后的上海为时代背景,以海派画家的作品和相关文献为主,在学术梳理的基础上,将早期海派绘画的生态环境和风格演化进行立体的勾勒。展览形式上,力求通过信息可视化和浸入式场景设计,以场景、作品、文献、视觉图表和电子互动的方式,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展体验。希望通过展览把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海派创新精神传递给观众,重新了解、认识海派文化,感受海派文化的内在魅力。

此外,海派部分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海派早期;第二个阶段为民国初期到抗日战争前后的海派繁盛期;第三个阶段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海派拓新期(或称转型期)。

本次定档的系列展第一回为海派初期,书画家们在上海滩的谋生阶段。其中包括沪上“三熊”朱熊、张熊、任熊,“海派四杰”虚谷、蒲华、任伯年、吴昌硕,“萍花九友”吴石仙、吴大澂、顾若波、胡公寿、钱慧安、倪墨耕、吴谷祥、金心兰、陆恢,“出蓝小才女”吴淑娟,“豫园书画善会”首任社长、“钱派”领袖钱慧安,“海上双璧”吴昌硕、王一亭,“海上四妖”曾熙、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还有首来沪上卖画一举成名的张大千,以及拜吴昌硕为师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作品。

另外,展览还特别辟出一个展厅还原豫园场景效果,呈现海派早期主要社团及代表画家作品,以场景+作品+文献+电子互动的方式,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展体验。

展览现场针对信息量庞大、文字阅读不便的问题,特别以信息可视化图表按照年代编排来呈现,让生涩的史料信息变得方便阅读,成为普及海派知识的科普图表。针对电子信息时代年轻人获取信息的路径和特点,还特别制作推出了创意视频,结合H5技术把展览作品中的人物(包括动物)活化为生动的故事。

本次“海派绘画研究系列展第一回”,展期至3月17日结束。

吴昌硕、任伯年、王震合作花鸟图轴

吴昌硕、任伯年、王震合作花鸟图轴

吴友如《豫园宴乐图》

吴友如《豫园宴乐图》

虚谷《梅花松鼠》

虚谷《梅花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