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其中,粉彩最为美艳多彩,而粉彩瓷制作中的扒花工艺更是细腻妙绝,令人惊艳。景德镇艺人谓耙花,釉面图案用绣花针,一针一针精工细作刻画漂亮而又最流畅的卷草图案。但对匠人而言,是一种重复、枯燥、细致的苦活,学习者寥寥无几。而在江西景德镇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恪守工匠精神,甘于寂寞,琴瑟和鸣让釉色生辉,他们继承传统工艺〝粉彩扒花〞工艺,坚持在传承中寻求发展,将陶瓷特有的质感与材质美尽至发挥,他们就是有着“耙花侠侣”之称的瓷坛伉俪余叨利、郑霞夫妇。
对于余叨利、郑霞夫妇而言,两人在艺术上的相互碰撞、启发乃至帮助,往往使得彼此成就,在瓷器艺术的道路上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他们在生活中相互包容和欣赏,在〝粉彩扒花〞工艺创作上又有自己的理念和坚持。更为重要的是,“瓷坛伉俪”之间缠绵的爱情、互相扶助、共同奋斗、艰苦创业的故事也铸就了一段段广为流传的佳话,从而在他们的〝粉彩扒花〞工艺世界之外,也生发出更高层次的人文价值。
平时一心创作不善言语的余叨利说起〝粉彩扒花〞工艺却如数家珍,扒花是珐琅彩瓷器常用的一种装饰方法,又叫粉彩轧道瓷。扒花陶瓷制品是乾隆年间工艺最细致的高档品,是由在高温烧制的白瓷上,由人工慢慢地均匀吹釉,再用针装工具细细的刻画纹饰,然后再进行低温的烧制。这种瓷器的特点是画面阴阳突出,浓淡分明,立体感强,色泽柔和淡雅又明亮。此外,扒花是不可以打底稿的,不像彩绘可以擦掉重画。瞧瞧老艺人扒花时的工作状态,凝神静气,手中稳稳拿住扒花针,眼睛紧紧盯住器物,从落针到收针几乎是一气呵成,而且花纹大小均匀一致。因为一个细小的失误,就有可能破坏整件器物的美观。比如哪一针稍重,有可能在烧制后,造成局部的小片釉彩剥落。对于“扒花”工艺而言,则意味着全部的失败。
谈及家庭生活,郑叨利却颇多感慨,多年来,夫妇俩在陶瓷艺术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家庭生活上也趋于平稳,虽然谈不上富裕,但已过了为了柴米油盐而殚心积虑的日子。事业有成后,这对“耙花侠侣”却秉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的理念,多年来夫妻俩一直持续从事着慈善事业,坚持一点一滴地回报社会,坚信涓涓细流终将汇成大海,这一坚持就是十余年,总总善举得到了社会上各方面的认可。
“琴瑟和鸣 再奏瓷坛伉俪恩爱之歌,釉色生辉”再现〝粉彩扒花〞侠侣传奇。余叨利、郑霞夫妻相爱相扶成立了归景堂瓷艺工作室,在传统的扒花工艺流程上坚持几十年,被评为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陶瓷艺术的见地非常独特,从喜欢陶瓷到从事陶瓷再到了解陶瓷,坚持不懈地追求和在陶瓷艺术方面的浸淫,使得夫妻俩的陶瓷扒花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董连文)
人物档案
余叨利,艺名听雨,毕业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自幼酷爱陶瓷艺术,拜扒花大王张文月为师。后入职艺术瓷厂美研所,现为美协会员,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信息艺术系客座教授。其作品风格深得张文月先生真传。精通扒花工艺,从艺多年来一直钻研景德镇扒花技巧,其工艺水平在在景德镇也很有名气。如果有幸观其作品的无不叫人开口叫绝,惊叹不已,被这种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所折服。
郑霞,艺名云嫣,师从扒花大王张文月。国家陶瓷装饰一级技师,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银大奖。郑霞的作品融入了大量文化元素,将传统的陶瓷艺术工艺与现代化审美观念进行结合,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有丰富的色彩感官,又具备完美主义者的审美角度,不论是意境还是工艺,都力求每一件作品能接近完美。她的作品追求文人画的意境,将诗书画印相结合,以诗入画,以画寄情,作品皆有自我独创的表现风格,浑然天成的作品深受喜爱陶瓷艺术之人的追捧赞赏。
上一篇:绘如意——大红袍艺术家杨军作品展
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千年文化的无声诗行。在这条漫长而深邃的艺术长河中,郑英杰以半世纪的不辍耕耘,将生命的热忱倾注于笔墨之间,铸就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书法传奇。 郑英杰,笔名:雁介,号:冰山雪屋之人,男,汉族,大专文化,原中学教师,1954年出生于河南周口…
在中华文化绵延千年的艺术长河中,书画艺术始终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承载着民族的审美理想与精神追求。青年书画家尹倾阳(字正阳)正是这一传统的当代践行者与创新者。他以“笔墨正青春”为艺术宣言,在传统与时代的交汇处,用手中的笔与心中的情,勾勒出一条充满生机与个…
2025年,我们满怀热忱地为您呈上这场聚焦中国书画巅峰之作的盛宴——聚焦中国书画顶级收藏风向标:艺术家方关。中国书画,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凝聚着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在岁月的流转中,艺术大师们以其独特的才情和精湛的技艺,赋予了笔墨纸砚鲜活的生命…
书画同源,大美不言,具有多元化成就的艺术家石媛老师,其文学艺术著作成长和人物之旅漫谈:在艺术的无垠星空中,石媛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以她独有的光芒照亮了国画、油画、工艺美术和雕塑三大领域的版块。她的作品,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绮梦,是艺术长河中熠熠生辉的…
劳动铸就辉煌,笔墨抒写时代。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画家徐香梅以笔墨为媒,以匠心为魂,倾情呈现这场线上艺术专题展,致敬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徐香梅女士深耕画坛数十载,师承名家,尤擅写意花鸟。其笔下牡丹雍容华贵,墨荷清雅高洁,既承传统笔墨之精髓,又…
2025年,我们满怀热忱地为您呈上这场聚焦中国书画巅峰之作的盛宴——聚焦中国书画顶级收藏风向标:艺术家薛贻康。中国书画,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凝聚着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在岁月的流转中,艺术大师们以其独特的才情和精湛的技艺,赋予了笔墨纸砚鲜活的生…
杨震,笔名雨辰,字飞玄,道号三晨。男,汉族,当代著名书法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出生于山东潍坊,自幼喜好书法,启蒙于书法大师魏恒国先生,多年来苦练诸家碑帖,又得名家指导,其作品在国内以及地方书协展出共计26次,其三幅字现存于河南省级书法家…
"笔墨匠心礼赞劳动"——2025五一全国艺术名家线上专题展隆重启幕。当代书法名家冯毅以"艺术致敬劳动",通过经典书法作品致敬劳动者,用笔墨书写劳动赞歌,以丹青绘就时代华章。“笔墨匠心颂劳动,丹青华章映时代。”本次线上展览以艺术致敬劳动者,以…
嘉宾合影百年丹青映初心,笔墨风华颂时代。2025年4月23日下午,“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型回顾展”在炎黄艺术馆盛大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炎黄艺术馆、黄胄美术基金会、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先生担任策展人。黄胄艺术…
2025年,我们满怀热忱地为您呈上这场聚焦中国书画巅峰之作的盛宴——聚焦中国书画顶级收藏风向标:艺术家毛学校。中国书画,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凝聚着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在岁月的流转中,艺术大师们以其独特的才情和精湛的技艺,赋予了笔墨纸砚鲜活的生…
“笔墨匠心礼赞劳动”——2025五一全国艺术名家线上专题展,书法名家冯树发以“艺术致敬劳动”,通过经典书法作品致敬劳动者,用翰墨丹青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赞歌。 此次线上展览共展出冯树发先生近几年创作的30余幅代表作,涵盖楷、行、草、隶等多种书体。“冯先生的书法…
在中国民间艺术的浩瀚星河中,剪纸艺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最质朴的材料承载着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它不仅是百姓生活的美学印记,更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视觉史诗。在这条绵延千年的传承之路上,李孟生先生以其非凡的艺术造诣和执着的文化坚守,成为当代剪纸艺术承前启后…
徐莹,笔名书韵,字号哈利,女,汉族,现定居于福建省。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师)、福建省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艺术职业教育学会职业教师、中国国家美术学院繁星美院举办的书法比赛优秀团体优秀教师、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小学…
2025年,我们满怀热忱地为您呈上这场聚焦中国书画巅峰之作的盛宴——聚焦中国书画顶级收藏风向标:艺术家蔡祖逖。中国书画,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凝聚着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在岁月的流转中,艺术大师们以其独特的才情和精湛的技艺,赋予了笔墨纸砚鲜活的生…
2025年,我们满怀热忱地为您呈上这场聚焦中国书画巅峰之作的盛宴——聚焦中国书画顶级收藏风向标:艺术家杨志谦。中国书画,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凝聚着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在岁月的流转中,艺术大师们以其独特的才情和精湛的技艺,赋予了笔墨纸砚鲜活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