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名人书画网 作者:芳芳 2025-10-21 10:10:56

1.jpg

在江苏常州的园林艺术圈,徐大龙的名字,已成为园林艺术中“传承”与“创新”交融的符号。作为亚洲文化首席艺术主席与中国园林技艺非遗传承人,他不仅以双手雕琢盆景之形,更以一颗匠心为笔,让沉睡的古老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他的艺术人生,已被镌刻入《文化强国 国家名片》,成为传统技艺在现代语境中“活化”的典范。

2.jpg

江南的烟雨楼台,早在他童年时便落笔于审美深处。穿行于亭台水石之间,看枯木萌新绿、奇石映清波,他便立下志向:既要守住园林盆景的千年根脉,更要让这门古老技艺在当代“活”起来。这份初心,化作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方寸盆器间,他让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枯干老枝重获新生。虬曲的枝干透着岁月的苍劲,搭配一峰巧石、几缕清泉,山川丘壑便凝于眼前,既有时光沉淀的厚重,又有生生不息的灵动,堪称“缩龙成寸”的艺术奇迹。

3.jpg

这份“奇迹”,源于他对传统技法的敬畏,更源于与自然对话的智慧。徐大龙始终坚守“粗扎细剪”的古法,从不强行改变草木本性:桩石相契要顺其纹理,枝叶舒展需合其长势,每一处细节都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更难得的是,他将文人意趣融入盆景创作——深研中国画笔墨韵味与古典诗词意境后,他依文征明诗意打造水石盆景,让“倚空石壁”的诗中景象跃然盆中,真正实现了诗、画、景的交融共生。

作为苏派园林艺术的传承者,徐大龙从不自囿于传统的围城。他深知,传统技艺的生命力,在于与当代生活的共鸣。因此,他不断探索老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在国内诸多名园的造景中,既能见到“曲径通幽”的古典雅致,也能感受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理念;他打造的盆景,既可置于古雅厅堂,也能融入现代家居,让古典之美走进寻常生活。

4.jpg

如今,徐大龙已获评“复兴之路,强国有我”爱国文艺家、世界文化·中国代表人物,其艺术足迹被收录于《中国艺术领袖》《中国美术史》等典籍,《中华英才》杂志与央视及北京地铁《艺脉传承》也先后为其制作专题报道。但对他而言,荣誉只是起点。在他手中,每一盆盆景都是一段传承的故事,每一处造景都是一次文化的对话——而中国园林艺术,正是在这样的坚守与创新中,永远有着看不尽的风景,讲不完的新生。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