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稿 作者:管理员 2020-11-03 05:11:24

作者:徐维,中国人民银行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金融文联副主席

1.jpg

文艺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阐释,有两大路径鲜明可寻。一是打破了不同艺术的门类限制,注重寻找艺术媒介间“某种共同的联系,某种互相认同的质素”(美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庞德语)。传统艺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这一阐释路径的古典源头,温克尔曼、莱辛等德国美学家对诗与绘画、雕塑关系的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参照,而钱钟书以“出位之思”的新创之语总结中国诗画“两种媒体互为推展”的表现性能,叶维廉在《中国诗学》以王维诗歌与山水画在空间审美的互为印证为例,凝炼出中国艺术“超媒体的美学”,这些,都是对传统诗画说极富生命力的重释。

更引人注目的,是第二种探寻路径,即蔚为大观的中国艺术“抒情传统论”。这一论述源于现代学者对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再发现”。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林庚就以“抒情的诗性特质”为切入,编著了极为精粹而又闪烁着诗性光芒的《中国文学史》,至今仍熠熠生辉。此后,感伤的浪漫主义抒情为革命的现实主义所短暂遮蔽,但对中国文学抒情一脉的赓续仍一直弦歌不辍。八十年代“美学热”后,李泽厚提出了中国美学的“情本体”特质,此后,经台湾及海外汉学界力促,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研究成为新的学术生长点。陈世骧对诗骚抒情艺术的阐发、高友工以“美典”礼赞唐诗的情感书写、及至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引入“现代文艺与抒情传统”关系的考辩,将文学抒情性拓展到了绘画、戏曲、音乐、书法等整个中国艺术领域,当代读者才一阵惊呼,这近乎被现代机械生活湮灭的抒情二字,竟曾催生出如此绚丽的文艺之花!
区广安先生是著名的书画家,对其在传统书画领域的造诣,艺坛的方家早已有精当的评析。而我近赏他的“日课”系列作品,品读他的精彩艺论,又发现区先生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思考,它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完全可与学界对中国艺术精神现代阐释的两大路径探寻相对接。
比如,在艺术理论上,区广安先生敏锐注意到了“中国画有很强的文学性”,并从国画的故事性、兼容并蓄、流传有序三个方面揭橥了这一“文学性”的特征和内蕴,这不正是对钱钟书、叶维廉等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说现代阐释的有效拓展吗?钱、叶二人囿于文学家和诗人身份所限,在探讨诗画的艺术媒介关系时,难免有侧重于诗和文学一面的嫌疑,而区先生的书画艺术造诣,则能更多地将目光游移到书画的一侧,而只有将这两种视域有机融合,我们才能实现对中国艺术跨媒介美学特征的完整认知。

区先生高度重视中国画的“故事性”,但也深受中国艺术“抒情传统”一脉的濡染。他认为,中国画一开始讲究的,就是“诗性的思维”,“绘画的重点并非绘画本身,而是通过兴、比、赋的手法将自身的精神境界呈现到作品上面”,这与钟嵘《诗品》以“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直寻艺术的抒情本质是高度契合的,而《诗品》之论,恰是抒情传统研究最为倚重的古典文论资源之一!

1.jpg

至于区先生的书画和诗文创作,其诗语谴用、笔墨线条和构图染色所蕴藉的抒情意味,那就更为浓郁了。情有千番,区先生寄托于文学笔墨之中的,最突出的乃是“闲情”。无论是幽静沉雅的咏兰诗、兰草图,还是深得禅味的《访鼎湖山白云寺》诗图、写意了云山烟水的《云岚清晓》图,他的日课作品,多流露出传统士大夫高洁的情思、淡雅的情趣、悠远的情意,是文人之情的鲜活表露,也闪现着庄禅哲学滋润下艺术心灵开沃时刻的情韵和灵光!

1.jpg

而更为难得的是,“情”的艺术表现又是以诗、书、画共融一轴、打破了艺术媒介的“出位之思”来完成的。也就是说,“抒情传统”与“诗画互有”,在区广安先生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寻里,实现了真正的“深度融合”与“无缝对接”。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亦在灵动笔墨的创造里被再次激活,发出情的召唤,凝结成美的精思!

1.jpg

云风清晓

1.jpg

鼎湖幽居

1.jpg

山水含清晖

1.jpg


飞泉空际冰弦动

1.jpg

青山无处不诗情

1.jpg

古木寒禽

1.jpg

吹箫引鳳

1.jpg

闲举鱼竿钓晚风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