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志林》记录有“戴嵩画牛”故事:“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牛有精神,其一生奉献,默默无闻,柳宗元《牛赋》赞牛曰:“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服箱以走,输入官仓,已不适口。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明人刘宗周《人谱》曾言:“六畜之中,有功于世而无害于人者,惟牛与犬。”李可染是画牛巨擘,曾在其画作《五牛图》上题曰:“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农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

李可染 五牛图 135.1×68cm 水墨纸本 1986年 李可染艺术馆馆藏
华夏以农立国数千年,牛之勋业,功不可没,故牛为六畜之首。其有力而顺,有竖瞳而无横瞳,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南宋抗金英雄李纲咏牛曰:“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爱牛怜牛、知牛师牛、吟牛赋牛、写牛画牛,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春风风人,潜移默化,回首有知音,牛格似人品,崇其性、爱其形,故屡不厌写之。齐白石老人曾画《牧牛图》,上题:“祖母闻铃心始欢,也曾总角牧牛还。儿孙照样耕春雨,老对犁锄汗满颜。”使老人“汗满颜”者,牛之辛勤,老人之不辍,又使多少人惭怍。老人85岁时的某日,风雨大作,心情不好,整日坐卧不安,且未作画。第二天,他一早起来,早餐也不吃,即一连画了四张条幅,直至午饭时仍不肯休息。待画毕最后一张,题曰:“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李可染笔下的健硕之牛,无论嬉水舐犊,伏地依偎,还是筋骨毕露,疲惫力田,无论耸肩抵尾,横去斜奔,还是不骄不躁,沉默坦然,皆笔墨苍健酣畅,浑朴遒劲,牛背牛尾单墨色,牛角牛蹄着赭褐,湿笔肌理、淋漓尽致、干涩勾勒、矫健苍劲,寥寥只数笔,即可神情毕现,呼之欲出。其所画之牛,有恣肆雄横、筋骨雄强、犄角翘翘桡、铃目炯炯姿态者,有劳作终日、疲惫不堪、羸瘦憔悴、憨态蹒跚模样者,有温驯善良、任劳任怨、不问收获、只顾耕田容貌者,有但予草水、知足乐天、沉默自若、能忍自安面目者。
而《牧童归牛图》,则最为人所称道。其牛角大如虹,腹大如海,其童短笛横吹,惬意自得,此乃“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春雨一犁鞭不动,夕阳空送牧儿归”情景,又“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更远”意境,这样的乡村情境,寄托了画家多少的梦中美好。犟牛亦有情,低头思故乡。
清初散文家陈鼎的《义牛传》讲了一则关于牛的故事:江苏宜兴桐棺山一吴姓农家养了一头牯牛,一日,吴家十三岁子牧牛时,忽一虎自林中窜出,意欲食人。牛即旋身转向虎,吴子则伏于牛背不敢动。一番争斗后,虎毙。牛岂止只有仁,义也有。辛勤劳作,事农而安,只讲奉献,不求所取,但凡不死,耕耘不已,吃草挤奶,毫无怨艾,终生不倦,时亦强犟,于人有功,于物无害,鞠躬尽瘁,利满天下,这岂止是牛德,人亦然,民族精神,不亦此内涵。
在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艺术长河中,书法作为汉字美学的最高表现形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基因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书坛,赵仰柴先生以其深厚的家学渊源、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卓然的艺术成就,树立了一位学者型书法家的典范。他1950年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长安,自幼浸润于翰…
在当代中国画坛,张安民先生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独特的道家情怀和刚直不阿的人格魅力,构筑起一座融通古今、横跨中西的艺术丰碑。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道家中国画院院长,他不仅承袭了千年书画正统,更以廿一载武当隐居的修行生活,将道家哲学融入笔墨丹青,开创出独具风…
在当代中国艺坛,段京良先生以其深厚的书法篆刻造诣与五十余载沉潜艺事的执着精神,成为备受瞩目的艺术家。作为一位高级技师书法篆刻家,他不仅技艺精湛,更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时代脉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向世界展示中国书画篆刻艺术的永恒魅力。段京良先生的艺术之路…
在当代中国画坛,相根路先生以其笔下气韵生动的山水与姿态万千的牡丹而独树一帜。作为齐白石的再传弟子,他深得中国画传统精髓,又融汇个人感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其山水画作,层峦叠嶂间蕴含着雄浑正气与深邃哲思,可谓“有魂”;其牡丹作品,于富丽堂皇中透出…
黄鹂,女,汉族,中国实力派著名书画家,1957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书画之省),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多年来笔耕不辍,师法众家之长成一家,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书画艺术风格,经过多年来的研究与学习形成深厚的造诣。专业社会艺术成就及职务:国家一级书画家、国家高级美术…
在黔东的灵山秀水间,艺术的生命力如同山间清泉,静静流淌,默默滋养。而冯树发先生,正是这股生命力的守护者与引路人。他以笔名“黔石”自勉,如石般坚韧,扎根乡土数十载,以笔墨书写个人艺术情怀,更以书院为基,为无数孩子点亮了通往艺术殿堂的星光。“黔石”的坚守:…
冯毅:书法家,生于书香门第,却躬耕于陇亩之间;他,手握锄头,却能挥洒出惊鸿游龙。他是冯毅,一位将生命根植于大地,将灵魂寄托于翰墨的农民书法家。家学为根,笔墨为种1956年,冯毅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学熏陶,笔、墨、纸、砚便成了他最亲密的玩伴。这种源自…
——迟来的祝贺:图书《山海经》荣获“出版奖”现代艺术大师郭泰来先生以其恢宏的“上古三经”绘画系列,完成了一场他与先贤智者们跨越数千年的文明对话。《山海经》荣获第五届香港出版双年奖的“出版奖”,这一荣誉不仅标志着该艺术作品在出版界的卓越成就,而且通过香港…
在当代中国画坛,有一位以笔墨传承齐派神韵、以行动推动文化传播的艺术家——张香群。她1965年生于四川,自幼浸润墨香,后系统研习花鸟画,成为齐白石大写意艺术的再传弟子。2006年,她正式拜入李苦禅入室弟子郑樵门下,深得齐派精髓,并受王鸿畔、闫大智等多位名家指导,…
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她不仅以精湛的笔墨传承着东方文化的千年文脉,更以满腔热忱投身于公益事业,用行动诠释着一位艺术家的社会担当。她,就是来自长春市的书法家——郭丽明老师。 师承名门,扎根传统郭丽明老师生于1956年,作为齐白石艺术的再传弟子,她深得…
谢之来,字号:澄心居士,男,汉族,1965年出生于安徽省太和县书画之乡李兴镇,自幼酷爱书法,追随名师学习书法,受到上海书法家协会张敖脐老师的亲自指点,经过多年来的苦心研究学习,最终天不负有心人,书法作品有着突飞猛进的造诣,连续多次被国内以及省市内的书法文化…
在机器雕刻大行其道的今天,有一位艺术家依然坚守着“以刀为笔”的古老契约,在坚硬的铜面上耕耘了近四十个春秋。他以手抵刀,直接刻铜,心手相应,在铿锵声中赋予冰冷的金属以书画的韵味与生命的温度。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刻铜”的代表性传承人、被誉…
秦卫锋,一位在当代中国画坛稳步前行、以其扎实的功底和清晰的艺术语言受到关注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之路,始于西北,成于岭南,是一条坚守传统、默默耕耘的踏实之路。艺术之路:从学院体系到专业领域1980年,秦卫锋生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陕西省商洛市。这片承载着秦楚文化…
在江苏常州的园林艺术圈,徐大龙的名字,已成为园林艺术中“传承”与“创新”交融的符号。作为亚洲文化首席艺术主席与中国园林技艺非遗传承人,他不仅以双手雕琢盆景之形,更以一颗匠心为笔,让沉睡的古老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他的艺术人生,已被镌刻入《文化强国 国家名…
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 郭泰来“西有毕加索,东有郭泰来”去年就开始热炒,至今热度未尽。这个话题至少表明,郭泰来如同百年前的毕加索,已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并创立了堪比毕加索“立体主义”地位的“永生主义”体系。他创立的“永生主义”全美学体系,不仅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