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名人书画网 作者:东方红叶 2020-04-20 14:04:20


微信图片_20200420135233.jpg

徐文君《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


焦墨画是纯用浓墨而不借助於水的渗化作用的一种中国画法,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画法。顾名思义,浓墨之极为焦。只要你走上焦墨画之路,就意味着你受单一色层的束缚。从此缺失一些表现物像层次变化的必要的用墨方法和手段。因此画焦墨山水画对任何一位画家来说都是一条艺术险途。焦墨山水画是一条险途。逆光焦墨山水要比平光焦墨山水画更难。传统中国画没有强烈的光影,物像以轮廓美为主。传统中国画的光源要服从于心灵,要服从于主观化的心灵意向的需要。逆光焦墨山水结合了西画关于光影的表现手法。需要强烈的明暗变化。但焦墨又不能用水,导致表现色层变化手段的缺失。所以突破平光和不用水的窠臼,画逆光焦墨山水更是一条险途。如果说逆光焦墨山水是一条险途,那么夜色逆光焦墨山水恐怕就是绝地了。夜色意味着什么,夜色意味着物像是模糊不清的,浑然一体的,朦朦胧胧的。焦墨是极黑,是万象之王,夜色也是黑。在焦中焦、黑中黑、玄中玄中寻求夜色的层次和空间变化之美,不用水破墨,更是“蜀道之难”,难上加难。


纵观古今中国焦墨山水,虽有程邃、黄飞鸿、张仃等焦墨山水大家探索在前。但作为逆光焦墨山水画的技法探索,却是先贤留给后人艰巨的历史任务。据我所知,当代著名焦墨大家马培童一直在探索逆光焦墨山水画,并于此颇有心得。除此之外,一代巨匠李可染是逆光山水画大师。但他是以水墨画逆光山水画的。遍览古今焦墨山水画坛,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吉林徐文君的夜色逆光焦墨山水或称一绝。徐文君的夜色焦墨山水画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作品不仅是纯焦墨画出的逆光的山水画。而且是最难表现空间层次变化的“夜色”的逆光焦墨山水画。从他的作品看,其夜色逆光焦墨山水作品,是最典型的焦中焦、黑中黑,玄中玄的艺术。这种形式的焦墨山水艺术,倘若画家没有雄厚的焦墨墨法和笔法功底,其画面一定混如墨猪,毫无层次变化可言。实际上在自然界夜色中,有些光线在肉眼观看的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但为了直达画意,他对光线进行自由组合和变化,让夜色中的逆光焦墨山水焦中润,黑中亮,玄中妙。



搜今奇峰打草稿。徐文君创作的夜色逆光焦墨山水作品,不是坐在家里冥思苦想,而是经常在月色撩人的夜晚,漫步在大山深处,寻觅一种通体苍润,浑如墨玉一般的视觉与感悟。他通过观察夜色之中的大山,获得一种神秘博大、浑然厚重与婉约娴静的月影情结。他细心咀嚼月色之下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并把这种感受与焦墨墨法笔法融合到一起。在他的夜色逆光焦墨山水画中,他借助实践中捕捉到的皎洁的月色所泛起的明暗变化,以枯笔渴墨,表现一种朦胧的,舒坦的,清净的,润泽的,璞玉一般的笔墨审美欲望。本质上他是在一种婉约、温馨、恬淡或沉雄、博大、永恒之意的统帅之下,举一反三,咀嚼品味,寻找思想中生发的一种主观心灵上的需要。他将这种需要通过其娴熟的焦墨技法,在夜色朦胧中款款而出,娓娓道来。总体看上去,它的夜色逆光焦墨山水画,墨色生光,通体苍润。焦中润,黑中亮,玄中妙。一种璞玉的光泽氤氲其间,跃然于苍润的墨色之中。


徐文君的夜色逆光焦墨山水的笔法墨法,是在极其缜密的思考的前提下挥毫运用的。大写意,小写意,疏体,密体都包含在其中。长皴点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点点之间,线线之间,顾盼生姿。质感,立体感,厚重感,重量感跃然纸上。苍郁,安静,恬淡,婉约,温情脉脉,如梦如幻的感觉挥洒其间。他以焦、密、重、厚的笔法墨法,表现了夜色大山的神秘、朦胧与玄妙。他依靠娴熟的点、线、块、面的组合,来实现画面的虚实、疏密、浓淡、阴阳等墨色层次变化。他用皴擦代替渲染,以笔锋含墨量的多少和下笔的轻重、疾徐解决焦墨技法中层次变化的难点。


徐文君的皴法亦有独到之处。他夜色的逆光中的焦墨大山轮廓,草木充笼,生机盎然,大自然气息非常浓厚。这一点,在《人闲月入谷》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初看,山影黑重。仔细品味,黑重之中,月影翩翩,隐隐春潮,生机勃发。徐文君并非美术专业毕业,也没有对古代皴法有过详细研究。因此因循古法的可能性不大,这一点从他的夜色的逆光焦墨山水画作品中可见端倪。追根溯源,徐文君细腻的皴法与李可染、马培童有关系。这是因为他在研究夜色的逆光焦墨山水时,曾仔细阅读数幅李可染逆光水墨山水作品。在此之前还受当代著名焦墨画家马培童指点。李可染逆光山水画,以积墨法为主。皴法、笔法交错进行,有浓有淡。马培童的皴法是焦墨刻石皴,它是化徐州刀刻石法为刻石皴,皴法斑驳高古,悲天悯人,沧桑荒寒。笔法是逆峰行笔。由于徐文君的山水画是夜色的逆光的焦墨山水,局限于纯用焦墨,所以无法象李可染那样,将水墨与皴擦、染法融汇贯通。所以,他的皴法效果,看似有李可染" target="_blank">李可染的影子,实则是有严格区别的。这最大的区别,一个是用水和用染,一个是不用水和不用染。至于徐文君的皴法是否与马培童先生一致,也不尽然。马先生授予徐文君以枯笔渴墨,但马先生的标志性语言是焦墨刻石皴,主要用于吴哥古迹和中国四大石窟的佛像皴法。徐文君皴法虽受益于马培童枯笔渴墨,但经过徐文君沉思凝炼,其侧锋、逆锋用笔,细致入微,笔性恭谨,感悟而后发。他枯笔渴墨之下的夜色逆光焦墨山水,风格即厚重又婉约,即苍郁又恬淡,墨色生光而温情脉脉。总的看来,他独特的皴法,在他的夜色逆光焦墨山水的实践中已经悄然创立。无疑,这是他迈向焦墨山水艺术高峰的新起点。


微信图片_20200420103126.jpg

徐文君《人闲月入谷》


徐文君夜色逆光焦墨山水画,有诗一般的意境。“人闲月入谷,夜静春山空,醉卧两坛酒 ,自在一老翁”是他弟弟于夜色逍遥之中作的一首诗。徐文君根据这首诗的意境,创作了一幅《人闲月入谷》。图中山色苍郁深秀,月色撩人。一老翁悠闲仙境,赏月饮酒,自在洒脱。正应了了这首诗的意境。


微信图片_20200420140141.jpg徐文君《疑似银河落九天》


《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徐文君根据唐.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诗所创作了夜色逆光焦墨山水画。其笔墨之下的“九天”并非是李白白昼游玩庐山的景色。画家赋予《望庐山瀑布》一种自我心理上的诗一般的美。这种美,比李白的诗境更加神秘和美轮美奂。欣赏此画,犹如在梦幻中漫步。


微信图片_20200420140337.jpg徐文君《明月白鹭飞》


《明月白鹭飞》取自唐朝李白《秋浦歌其十三》之中的一句诗:“月明白鹭飞”。它的前一句时“渌水净素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碧绿的湖水中有一轮干净的明月,明亮的月光下有群白鹭飞过。徐文君在构思《明月白鹭飞》时,并没有原汁原味的在画中安排一湖一月一鹭,照搬原诗。而是将故乡的山川林泉组合进画面。他用枯笔渴墨,赋予故乡的大山以苍郁厚重的韵律,让大山的浑然墨色与和月光下飞翔和嬉戏的白鹭进行强烈的对比。突出秋月之下的天高气爽,清净澄明,以及白鹭翩翩之下的一种婉约氛围。以此演绎故乡月夜的朦胧、灵动、神秘。


微信图片_20200420135656.jpg

徐文君《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徐文君的系列夜色逆光焦墨山水作品,是一种温柔、温馨、婉约和恬淡之美。是阖家团圆,居家和谐之美。是大美无言,大巧若拙之美。月明之夜,山河灿烂。大千世界,生生不息。徐文君系列夜色逆光焦墨山水画,是他满满的故乡情结和对故土的赞美。


夜色+逆光+焦墨+润含春雨,是徐文君焦墨山水艺术探索的新阶段和新高度。是他在一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以枯笔渴墨弹奏的一串响亮的音符。他的夜色逆光焦墨山水画" target="_blank">山水画中诗意的根源,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复兴。其追求婉约、温馨、恬淡或和谐、博大、永恒的意境之美,包括对焦墨技法的改造,对光影的散点的主观感受及运用,不单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也是对气韵生动在夜色逆光中的有益探索。其夜色逆光焦墨绘画艺术思想深处,是他本人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继承的一种执著。其夜色中的逆光焦墨山水的艺术价值,在未来中华民族艺术探索实践中会逐步得到验证。


无论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当代的角度看,徐文君的夜色逆光焦墨山水都是中国画在传承中的创新发展。


东方红叶

20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