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稿 作者:管理员 2020-12-08 14:12:21

山外有山——高维洲(石鼓)画读

作者:西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尹帮志教授

亲密了这么多年,最喜欢看他的字和画,但很少想到为此写点啥,因为说不出其中的妙处。

201130180406490087672 拷贝.jpg

 一般就是听他讲。嗓门大。四川话说,他天上晓得一半,地上晓得一万。但我相信,他每句话都是真的,虽然自豪,但不吹牛。我骗过他,他没有骗过我。他人品好。多年以后,因此积累了一些画的知识,但从画作中看到的,仍然只是自己喜欢的,没有入门。喜欢干净、清爽、简洁,但很多所谓的“禅画”,的确是欣赏不起来——故作的简单,没有生趣。

高老师的画,很少给人简单的感觉,首先是无数重叠着、交叉着的线条,千般变化,万般繁复,彷佛要把你的视线挡住,又彷佛要敞开一个亮堂堂的世界,让你走进去,进去了才能享受那种逍遥、放旷、喜悦。

2011301804052144409038 拷贝.jpg

但他并不让你忽略眼前的景物。因为,他的每一条线,既像丝一样柔软飘逸,又像铁一样坚韧,像舞蹈,像飞翔,让你的眼睛忍不住停下来,看,欣赏,研究,问他:你是不是练篆字的?他的每一点,也是有水有墨,有阴有阳,有向有背,却没有重复。我尤其喜欢他画的水,有时候笔多,有时候笔少,有时候就是留白,总能够画出水的清澈、水的光泽。

这就是我喜欢的画面:丰富、灵动、引人入胜,但画的意境却是简单的、通透的。   

2011301804051369383483.jpg

他让我喜欢国画,看到了国画从里到外的自由、奔放,看到了灿烂与平淡的互相成全。你说他重不重视细节?他大多数的画作中,细部都无可挑剔,但每个细节都不是经营组织、细细描摹的。看似没有用心,却又入木三分。一挥而就,却是数代人、数十年的打磨、心血。

站在某些画前,沧桑感扑面而来,会说不出话,默然而立,有时候甚至有悲怆来袭。即便如此,他的画从不让人感到压抑、绝望,而是会融化在明亮中,放松在广阔里。

未标题-1.jpg

画笔下的功力来自书法。拜福报之赐,他得遇明师,手中有许多不传之秘。这些,他对我都没有保留,可惜我从来没有向他学习,也没有下来练习、揣摩。我希望有人能够继承,给他推荐了弟子,他的古道热肠,让人感动。在书法上,他崇尚骨力,融汇了碑刻的精神,但并不满足。希望他在书法上再臻新境界。

201130180405176868278.jpg

从他的一些画中,我也看到了他从国画的传统出发做的探索,看到了他对色彩的运用,看到了中西融合的成绩。

2011301804061441759555.jpg

   他就是一团火,即使画绿叶,也充满火力。这些画和他,都不会老。

201130180406690481079.jpg

201130180405716995830.jpg

他曾经为民航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忧国忧民,乐于助人,能够让每一个刚刚遇到的人感受到暖热。书画,在他看来是小道,但足以自娱娱人,有时候也可以惊世骇俗。我希望有一座名山,能够藏得下他的这些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