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名人书画网 作者:丹青居士 2021-07-15 15:07:49

造型是国画的基础,没有型作为载体。什么气韵、境界、思想、象外之象、笔断意连等等水墨丹青艺术,一切无从谈起。

微信图片_20210715142300.jpg

型分自然之型,眼中之型,心中之型,智慧之型。自然之型,存于自然。眼中之型,存于观察。心中之型,存于感悟。智慧之型,存于彻悟。国画造型,不是自然之型,亦不是眼中之型。国画之型是心中之“形意”,是看透、彻悟之型。这种型是最难寻找之“形意”。它即在画内,亦在画外,且无常“型”也。

微信图片_20210715142248.jpg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型”。 “型”是具体的,自然的,固有的,模式的。因此“型”在地上。而形而上谓之“道”,“道”是在“型”基础上,通过“形”象(传移模写)的变化规律,探寻画“道”。

金刚经有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道德经》说,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形而上”的具体意思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经典“道”。中国画非常重视这个“形而上”这个“道”。在国画中“道”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宣纸、绢帛上的一切“型”“器”“像”。

微信图片_20210715142537.jpg

国画造型,无常“型”。型在无中,亦在有中。说其“无”是因为“无有入无间”,比如留白形成的“空”

“虚”“静”“无”……。国画中的有,也是“道”“智慧”,比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木一浮生。所以国画造型,不拘泥于“像”,不执着于“像”,而在于形意,在于意象。

微信图片_20210715142330.jpg

中国画的造型,最难的就是对造型气韵的“纠结”。纠结以“型”写神,“型”神兼备。坐看云起时,行到水穷处,如何对“型”的大彻大悟,如何由“型”专为“形”“意”。如何通过最精妙、最哲思、最智慧的造型,来表现“形神兼备”。这是一种“穷神变”“测幽微”“曲尽其态”“穷理尽性”“形而上”的艰难探索过程。

微信图片_20210715142832.jpg

造型有繁有简,有加法有减法。所以造型的高手,绝不拘泥于“像”。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越是拘泥于“像”,就越是拘泥于“型”,其笔墨就越“死板”,越无法提存蕴藏在“型、器、像”中的“神韵”“气韵”“格调”与“境界”。

造型要重视历史教训,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中国杀人放火之后,国人对西法的认识达到更高一层。而国画家也将西法的透视,解剖、光学、物理手段逐步融入中国的笔墨之中。一时间中华民族的“以形写神”,演化成了“以型写神”。“穷神变”“测幽微”“曲尽其态”“穷理尽性”变成了对大自然和生物社会的具体照相、摄影、复制、粘贴。

道为中国画精神之本源。国画之道重在舍其形似,舍其表像,而求其本质,求其规律。中国画从根本上就从属东方文化,就不是“型、器、像”的复制和粘贴。所谓“穷神变,测幽微”“穷理尽性”“曲尽其态”,不是对“型”“器”“像”露骨的描述,而是指人们认识世界的途径、门径,是众妙之门。道,需弃“型”“器”“像”,舍弃具体的表象,要超越“型、器、像”,进入“形而上”这种“道”的境界,不可否认,道是中西画对比划分的分水岭。

面对笔墨和宣纸、绢帛,大画家也要苦苦冥想———以形媚道、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总有一些画家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画了什么!说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它们面对衣食住行的困惑,始终追腥逐利,被媚世、媚俗所羁绊。

大画家造型,就是造“心灵”,造“透彻”,造“看开”,造“放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畅神卧游,超脱洒脱,超凡脱俗。大画家作画,就是行在水深处,坐看云起时。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今安在,不外人生一场醉。最高的“造型”是一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通透”,是“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微信图片_20210715142952.jpg

宋人将笔墨丹青造型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第一层是说人生之初纯洁无瑕,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别人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第二,岁月匆匆,经历的世事渐多,却发现大千世界,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便增加了几分警惕,增加了几许设问。看山感慨,看水叹息。山也不是山,水也不是水。

第三,回首人生,茅塞顿开,面对大千世界的万千诱惑,不为所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计较得失。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这时候,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活在世上,无须精心求心。

微信图片_20210715143246.jpg

国画造型最难解的一个字。有人豁然“顿悟”,有人渐行“渐悟”,有人终身“不悟”。画途百味,酸甜苦辣,喧嚣不止。中国画造型的至高方法,唯心自知。

丹青居士

202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