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琳娜 2018-12-24 13:12:20

帛书《周易》共由两件帛书抄写而成,原无篇题,或称之为帛书《六十四卦》。其实,这件帛书不单只有《六十四卦》,它实际上包括经、传两部分,“经”即《六十四卦》,“传”则包括《二三子问》《系辞》《衷》《要》《缪和》《昭力》在内的六篇关于易学理论的古佚书。其内容是孔子和他的学生讨论卦、爻辞含义的记录。

这些内容分别抄写在两件帛书上,一件抄写的是《易经·六十四卦》和《二三子问》(或称为《二三子》),一件是抄写的《系辞》以下五篇易学文献,这五篇跟《二三子问》篇一起称之为帛书《易传》,这六篇《易传》文献中,《衷》《要》《缪和》《昭力》四篇都是帛书中自有的篇题,其中《衷》篇的篇题是在一片残片上发现的,在此之前,整理者曾将其称为“子曰”篇和“易之义”篇,这两个名字其实都是根据这篇帛书起首的“子曰,易之义”几个字取的名字,后来发现了《衷》的篇题,整理者所拟的篇题也就自然不用了。

与通行本比较,帛书的最大差异是卦序不同,通行本分上、下经,上经三十卦,始于乾,终于离;下经三十四卦,始于咸,终于未济。帛书本则不分上下经,始于键(乾),终于益,其排列顺序有规律可寻,即将八卦按照阴阳关系排成键(乾)川(坤)、根(艮)夺(兑)、赣(坎)罗(离)、辰(震)筭(巽)四组,然后以键、根、赣、辰、川、夺、罗、筭为上卦,以上述阴阳组合的键、川、根、夺、赣、罗、辰、筭为下卦,再以上卦的每一卦分别与下卦的八卦组合而成六十四卦,这种排列方法与汉石经、传世本完全不同,因此,帛书本《周易》是比较原始或者说是别一系统的传本。此外,在卦、爻辞的文字上与传世本也有很大的差异。

帛书《易传》分为六篇,内容众多,这里不多介绍,但其所抄写的书体都与帛书《易经·六十四卦》基本相同,故我们仅以“经”的部分作为代表来作一些书体特征方面的分析和讨论,且仍以帛书《周易》之名称之。

帛书《周易》用很有规律的汉隶抄写在宽48cm、长约85cm的帛上,共93行,约有4900余字,上下界栏为粗墨线,绢面画有直行朱丝栏界格。这件帛书存放时的折叠方式是先从卷首向卷尾对折,然后再连续对折两次,最后上下对折一次(如下图)

帛书《周易》

帛书《周易》是汉文帝初年的抄本,全篇用很有规律的汉隶抄写而成,其中虽偶或残存着一些篆书的结构,但其隶书的点、横、波、磔已相当成熟和规范,可以说是隶法谨严,与帛书《相马经》一样,是马王堆帛书中汉隶的代表作之一。

帛书《周易》

这件帛书的文字用笔严谨工稳,以逆锋圆起为主,依笔画的不同在起笔时或轻或重,横画起笔较轻,收笔多轻按尖提;竖画起笔较重,收笔则重按提收;撇画轻按尖提,捺画重按尖收。字形方圆兼用,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提按并施;字形以扁平取势为主,间以纵向取势的长条形字形,外加带有装饰性趣味的长拉笔画,使其长短呼应,自然成趣,其点画分布均匀,左波右磔,收放自如。字的排布大小搭配、均匀得当,线条组织合理,其笔画和构件之间肥瘦相间,张敛避让各得其宜,行距紧凑,字距疏朗,疏密有致,布局灵动自然。整幅看上去,章法有序,娟秀规整,平正庄严,有一种规范高雅的经书气象。(原标题为“西汉早期的《周易》抄本——马王堆帛书《周易》”)

帛书《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