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琳娜 2019-01-07 08:01:02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据传墨迹在麻笺上,入宋亡佚后有“白玉版”和“碧玉版”,清杨宾称其“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今存刻本自“嬉”至“飞”,凡13行,计250余字,体势秀逸,笔致洒脱,因势结字,通篇顾盼有致,是学习小楷的最佳范本之一。

我学习书法于行草较多,近年临习楷书,最初钻研过赵孟頫,今年转向王献之,每每被大令笔力所折服。学帖的作者容易油滑,此帖无疑是一副良药。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石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石

《洛神赋十三行》最突出的用笔特征是外拓,在挥运之中敛放自如,敛中有放,使点画更得凝神静气,劲美健朗,奕奕动人。《洛神赋十三行》的结字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宽绰舒展、典雅大方。善作小楷的文徵明说:“小字贵开阔,字内间架宜明整。”纵观此帖,无有不符者。若将《洛神赋十三行》放大来看,可见其宽绰明整,开阔而宏达,舒展而清健。同时,《洛神赋十三行》摆脱了钟繇的古拙隶势,吸收了羲之变横为纵的结字法,又增加自身舒展清健的特点,无不给人以典雅大方之感。二是灵动多变、随形布势、大小错落。《洛神赋十三行》中的有些字借鉴行草笔意,化繁为简,使结体灵动多姿。纵观《洛神赋十三行》,其点画秀劲遒丽,笔致流畅空灵,意态生动活泼,神完气足,风影绰约,确有一种“丰神疏逸、姿致萧朗”的韵致美。同时,那错落有致、揖让分明的字、行布置,又给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玲珑美。

杨东亮临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杨东亮临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临习时,宜选用硬毫小笔,纸则宜选用半生熟宣纸或熟宣、毛边纸,墨亦不能过浓。从入笔来说,藏锋居多,间或夹杂露锋,入笔后迅速铺毫,点画劲健,笔笔通透;转折时要毫不懈怠,方多圆少,方中带圆;撇捺需写得舒展,个别横画坚挺如柴担,但多数横画短促;单字中宫紧凑,重心上移,上紧下松,内紧外松;行行独立,自然聚散,疏密穿插,隔行贯气,紧密如一。

杨东亮楷书江宁斗方

杨东亮楷书江宁斗方

临习此帖宜兼收并蓄,因此帖仅200余字,不能作为小楷学习的唯一途径,可与钟繇、王羲之等法帖相互参证学习。

小楷学习难在点画的锤炼,要做到笔笔精致,必须要有完整的行笔过程,越是短小的笔画越要完整,起笔铺毫,初临行笔宜慢,留得住,流得开,收笔含蓄,确保笔短意长,字字精美。小楷以正为主,静中寓动,品味结字奇巧处,用到行草书中,当是另一番意趣。古人作书多不局限于一种书体,今人为了展览往往数十年抠一本帖,投稿作品也是千篇一律,如此固然能深研一家,时间久了终归无益。在书法装饰性日益剧烈的今天,安静地守住书案写写小楷不能不说是一种必须的修养。选一篇美文,边读边抄,更是书法从业者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