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琳娜 2019-02-20 11:02:07

程正揆行书五言诗轴

行书五言诗轴 程正揆作,纸本,纵181.8厘米、横4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变革最为激烈的一个时期,天灾、战争不断,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集中爆发,社会剧烈动荡,由此也使思想文化获得空前解放,成为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思想、文化、艺术空前活跃的时期。而于书画艺术领域,更是流派纷呈,名家巨匠纷纷出现。南京作为晚明时期的文化中心和明遗民最为活跃的地区,聚集了大批书画艺术家,董其昌、王铎、黄道周、倪元璐、石涛、程正揆、程邃、髡残、查士标、龚贤、笪重光等都曾有在南京地区从事书画艺术活动的经历。他们或作短暂停留,或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区,直接推动了明代晚期、清代早期该地区乃至全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程正揆作为书画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与南京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在金陵绘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程正揆的书法也具有相当鲜明的个性特点,作为画家字,其精湛的艺术作为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南京博物院所藏程正揆行书五言诗轴,是作者存世比较重要的一件书法作品,研究该作,对于理解其书法特色以及相关绘画观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程正揆(1604—1676),湖北孝感人。初名正葵,入清后改名正揆,字端伯,号鞠陵,又号清溪道人、青溪旧史。崇祯辛未(1631年)进士,曾为翰林院编修。工诗文书画,擅山水,师法黄公望、沈周,书法师法李北海。在清初画坛与髡残并称“二溪”,与石涛并称“二石”,与髡残、龚贤有“三鼎足”之誉。甲申之变(1644年)后,程正揆开始寓居南京进行书画创作,山水初师董其昌,得其指授,后自出机杼,多用秃笔,枯劲简老,设色浓湛,水墨木石尤佳。其论画说:“宋人千丘万壑,无一笔不简;元人枯枝瘦竹,无一笔不繁”,对笔墨与意境的关系做出了深入的剖析和阐释。曾作《卧游图》五百卷。著作有《青溪遗稿》二十八卷存世。此行书五言诗轴即是一件颇能反映程正揆艺术个性和精神气质的书法作品。

程正揆行书五言诗轴释文如下:

平生闲放久,野鹿许为群。

居止邻西岳,轩窗度白云。

斋心饭松子,话道接茅君。

汉主思清净,休书谏猎文。

似莱驭年兄,程正揆

这首诗所具有的隐逸情怀以及闲适生活的精神境界显然吸引了程正揆不安烦躁的心。程正揆试图超越所处环境对他造成的困扰与烦闷,借以向友人表述自己的心迹,所以才有这一书法作品的问世。程正揆的书法深受董其昌影响,师法李邕、颜真卿,擅楷书、行书,此五言诗轴是程正揆信手而书的行楷书作品,自然流畅、清新简雅,自如地流露出程正揆的内在心迹,闲适自安而又带有淡淡的愁烦。

这幅书作将李邕的舒展遒劲与颜真卿的端庄峻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出了宽博秀美、疏荡峻爽的审美风神,纵横跌宕而不逾矩,颇得苏轼“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审美境界,给人以“粗服乱头不掩秀色”之感,极见画家的精神意态,有着狂放不羁、天马行空般的情感宣泄。该五言诗轴为典型的画家字,也许只有具有程正揆如此的才情、见识和书学境界,才能将书法写出如此的韵度、气势、才情和境界。全幅作品行气优美娴雅而又激荡豪迈,结体的千变万化、造型的丰富多变以及空间处理所呈现出来的敏锐感觉,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相对于书法家的字来说,作为画家的程正揆的书法作品无疑有着绘画元素的浸润,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间架结构上,总有抽象性、绘画性的内涵,亦有抽象审美、意象审美的要素蕴含其中。从程正揆这件书作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观念、形态结构与个性气质上看,可以充分感受到其中所蕴藉的具有绘画性的书法审美要素,有着画家才情和情感的表现,这也是明清文人画家参与书法创作所带来的最为重要的审美要素之一。

此幅书作在章法布局上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特色,行笔布局多随其心境自如展开,不做过多安排,给人带来疏朗晓畅的审美感触。创作者在章法布局上完全依凭自己的经验和空间感受,似乎漫不经意却有千钧之力在纵横驰骋。程正揆以充分的才情驾驭着章法空间,将自我心境幻化成笔下的龙蛇飞动,有着无穷的震撼力充斥其中。该五言诗轴于结体充分表现出平正中寓奇险的态势,变化极为丰富,无论结体、造型,均不守故常,或纵横奔放,或敛缩物象,或扩拓空间,或斜正格局,或拉长间架,无不随手应心而行,无法度可寻却又有法理在其中。其所确立出来的雄伟、简远、清隽、疏朗的审美意象,在作品中创构出深富个性的造型和结体特色。

程正揆用笔视野比较开阔,喜欢多种笔法的综合运用,中锋用笔之中又加进方笔、侧锋、散锋、破笔法度的运用,由此该幅书作在整体上呈现出厚重、潇洒、灵秀的笔致。程正揆也比较注重淡墨的运用,多以水掺墨,充分发挥水的性能,湿笔淡墨,更为画面带来潇洒灵秀、跌宕竣爽的审美气息,不能不佩服其惊人的驾驭笔墨的能力和造诣。程正揆的这件行书作品呈现出平正险绝、磊落峻整的风格特色,有着书画家个性特色和精神世界的本真追求在其中,体现出其过人的才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