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书画网 编辑:海燕)黄胄(1925-1997),原名梁淦堂,字映斋。少年时改名黄胄,取意“炎黄之胄”,室名雨石居。黄胄有大量的艺术作品还有《黄胄作品集》《黄胄谈艺术》等三十余部著作传世。
黄胄不但有享誉中外的《洪荒风雪图》;还有许多表现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比如《打马球》、《出诊图》、《人畜两旺》等等;更有在病榻上创作的作为国家领导人访问南斯拉夫的国礼《松鹰图》。
黄胄有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画作且闻名于世,但是他最擅长的和他本人最喜欢的便是画驴。大家也都知道,驴的外形和马很相似,但是却没有马的高大雄壮,更没有马威风凌凌的气势。那么黄胄为什么喜欢画驴?
很多人都说黄胄喜欢画驴是因为,他在1949年的时候参军到新疆见到最多的动物便是驴,后来又被下放到“驴棚”每天和驴为伍,因此便十分喜欢画驴。虽然这些为他画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不认为这是黄胄喜欢画驴的原因。我认为大概是因为驴的性情温驯,刻苦耐劳、听从使役等优点才是他喜欢画驴的原因吧!
黄胄曾说过“驴比人好”!就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他对驴的喜爱程度有多深。或许也就是这样,黄胄笔下的驴才让人称为顶尖之作。
我们欣赏黄胄的驴作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他笔下的驴虽千姿百态,但不管是吃草的、嬉戏的、争斗的还是卧的、立的、单头的、成群的,每幅画作中的驴都是十分温顺乖巧的。似乎你一个命令,下一秒它们都会照做一样。一幅幅驴的画作,却每一幅都栩栩如生,连驴面上表情似乎都是灵动的。也便是如此黄胄的驴才勘称一绝吧!
上一篇:仿古山水画,笔墨传真情
下一篇:中国山水不能只知水墨,而不识青绿
乾坤之理,得山川之质的神品、妙品、逸品之作,的确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画出来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下笔如有神助。张彦远的“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指的是饱学之士,知行合一者。无论是乾坤之理,山川之质,还是乾坤之饰。都是知行合一的结晶。
许多古代优秀的山水画,用布白与淡、疏、寒、荒一种“致虚极,守静笃”的“乾坤之饰”,“以形媚道”,营造出来“大音希声”,“大美无言”等山水象。这是中国绘画中独有的智慧。山水画家希望的是社会少几分谄媚、喧嚣,多几分思考、冷静。
Promoting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among world civilizations -- a special report by Liu Yongnian, a representative Chinese artist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楷书,我在《书法的载体方块字》里已经叙述得很清楚,其被视为书法的核心,书法之内方。尽管在一些人的眼里,认为书写到人不认识就是书法。说楷书僵死、俗。有些人还说∶写楷书的人是字匠,官格体,等等。我还是很爱楷书的。因为楷书是汉文标准字,是人生第一个接触到的字…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的结构点画近乎于楷书,而转折风神又有草书的长处。它写起来方便快捷,认起来清晰易辨,是当前手写汉字时用得最多的一种字体。楷书从汉末萌芽到唐代定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而行书、草书却早在晋代就已成熟,这与王羲之的贡献…
在我15岁左右的时候,曾读过王右军的《草诀百韵歌》,记得在当时,有三分之二的字还不认识,只好请教邻居家爷爷,一边认字,一边学着写。当时,由于抱着一种好奇心理,所以在学的时候,他给我讲得很详细,我也就学得很认真,基本上读懂了其中的意思和玄妙之处。如:六手宜…
赵明法,字一明,宜兴市月亮家品牌应邀紫砂艺术家,宜兴市悦壶品牌设计人,宜兴市秋予高端订制品牌设计师,宜兴市甲乙丙丁紫砂艺术馆首席艺术总监 ,湖州市工艺美术师,1972年生于长兴,19岁前往宜兴,婚后受爱人的影响在宜兴学习紫砂壶制作。赵明法先生虚心好学,潜心钻…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小红书发布《年度图书种草榜单》,数据显示,与2020年同期相比小红书读书类笔记曝光量增长超过145%,大量知识博主入驻参与书籍种草,小红书已成为图书内容种草新阵地。同日,小红书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旗下北京中社博雅共同启动“后海北岸学人计划”…
团队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团队成员心里是怎样想的,他们要什么?如何更清楚地表达自我,获得团队成员的认同?如何让团队自动自发地去完成任务?如何把庸才平凡人培养成将才?如何让团队帮自己解决80%的问题?《带团队一定要会心理学》针对90后、00后新生代员工的心理…
戈承飞邮编:401122摘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目前依然有很多高中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于重视主科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对美术教学并不是非常的重视,在美术教学课堂上仅仅是传授高中生一些美术基础知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必须在教学课堂…
国画的境界,唯在静中得之。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画家若是每日挣扎于欲望,也许有某种满足,但毕竟历经撕心裂肺的痛。而人生的静就是一种境界了,它超越了欲望的挣扎,超越了撕心例肺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