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名人书画网 2020-12-02 06:12:57

 作为近代中国画坛首屈一指的大家,齐白石以“诗书画印”四绝名满天下,他不仅是个杰出的画家,他的自作诗也有较高的水平。齐白石自谓:“我诗第一,印第二,书第三,画第四”,可见他对自己的诗有多么自负。齐白石的大写意绘画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自然离不开他题画诗的帮助,他的许多题画诗不仅表达了他的思想、情怀、世界观、艺术观,更使他的绘画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文人画的高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人说“齐白石的诗是打油诗”,这实在是一种误读。在艺术品市场上,齐白石有题诗的画价格会高出许多。

诗人画家齐白石

  齐白石不仅是位大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同时他还是位诗人,称他为“诗人画家”一点也不为过。齐白石曾在《齐白石作品选集自序》中写道:“作画凡数千幅,诗数千首,治印亦千余。国内外竞言齐白石画,予不知其究何所取也。印与诗则知者稀,予不知知者之为真知否?”他生前自己说作诗数千首,并就大家对他的诗与印的“知者稀”表达了些许不平。据统计,齐白石一生作诗达三千多首,这对一位画家来说,可谓相当高产了。在齐白石去世后,研究齐白石书画印的人很多,但研究齐白石诗的人似乎很少。

齐白石诗:自主性灵 托于题画.png

  1928年,齐白石出版了《借山吟馆诗草》,他在自序中云:“余年四十至五十,多感伤,故喜放翁诗。所作之诗,感伤而已。虽嬉笑怒骂,幸未伤风雅。十年得1200余首,为儿辈背携出而失。余于友朋处搜还之诗笺,计诗420余首,亲手写为四本,以两本寄湘绮师删改。不数日,师殁,其稿又失。”看来,齐白石诗的命运真是坎坷多舛,好不容易花费十年时间,作诗1200多首,但是被儿辈背着自己拿走丢失了。只好从朋友那里寻找诗笺,复得诗420首,抄录四本,其中两本寄给老师王湘绮删改,但没多久老师又故去了,诗稿又没了。

  齐白石的诗,朴素直白,直抒胸臆,不追求辞藻的华丽,而强调性灵的抒发。在《白石老人自传》中他自评自己的诗:“我作诗,向来是不求藻饰,自主性灵,尤其反对模仿他人,学这学那,搔首弄姿。但这十年来,喜读宋人的诗,爱他们清朗闲淡,和我的性情相近,有时偶用他们的格调,随便哼上几句,只因不是去模仿,就没有去作全首的诗,所哼的不过是断句残联。日子多了,积得有三百多句。”齐白石自己说,他的诗不求藻饰,自主性灵,在性情上更喜欢宋人的诗,因为清朗闲淡的风格与自己颇合。

  对自己诗的艺术水平高下,齐白石本人倒是比较自信坦然。他在给张次溪的一封信中曾写:“鄙人之诗,言俗意浅。前樊山先生赠叙刊者,乃中年作句,颇安逸。今将刊者,十六年以来作也。伤老多忧,托于题画,任笔所之,殊无雅趣,幸能自知。故居旧京十又六年,未使知诗者见笑也。今承世兄雅意,欲吾附诸诗人,使世人知有齐璜能诗。”

  齐白石的学诗经历

  齐白石最早接触诗,是8岁(同治九年,1870年)在外祖父周雨若开的蒙馆。据《白石老人自传》记载:“我上学之后,外祖父先教我学了一本《四言杂字》,随后又读了《三字经》《百家姓》,我在家里,本已识得三百来个字了,读起这些书来,一点不觉得费力,就读得烂熟了。外祖父又教我读《千家诗》,我一上口,就觉得读起来很顺溜,音调也很好听,越读越起劲。我们家乡,把只读不写、也不讲解的书,叫做‘白口子书’。”齐白石8岁就背《千家诗》,应该说启蒙得并不算太晚,很早就埋下了作诗的种子。

  齐白石从小是喜欢读诗背诗的,很有一些作诗的天分,而真正开始学作诗,是27岁遇到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老师胡沁园。胡沁园,人称“寿三爷”,名叫胡自倬,号沁园,性情很慷慨,喜欢交朋友,收藏了不少名人字画,能写汉隶,会画工笔花鸟草虫,作诗也做得很清丽。他家附近有个藕花池,他的书房就取名为“藕花吟馆”,时常邀集朋友举行诗会。胡沁园看中齐白石是个可以造就的苗子,收齐白石为弟子,叫他住在家中,还让家里聘请的老师、湘潭名士陈少蕃教他诗文,胡沁园对齐白石说:“你学学作诗吧,光会画,不会作诗,总是美中不足。”

  在拜师胡沁园、陈少蕃后,齐白石就在胡沁园家住下来。两位老师商量了一下,给齐白石起了个名字,单名叫“璜”,又取了一个号叫“濒生”,因为齐白石家与白石铺相近,又取了别号叫“白石山人”,预备题画所用。陈少蕃对齐白石说:“你来读书,不比小孩子上蒙馆了,也不是考秀才赶科举的,画画总要会题诗才好,你就去读《唐诗三百首》吧!”过了两月,少蕃师问我:“读熟几首了?”我说:“差不多都读熟了。”他有些不信,随意抽问了几首,我都一字不遗地背了下来,他说:“你的天分,真了不起!”(《白石老人自述》)

  齐白石在拜师胡沁园后的第一次诗会雅集中就显示了他作诗方面的才能。1889年3月,在胡沁园的藕花吟馆前面,牡丹花盛开,诗会同仁赏花赋诗,胡沁园叫齐白石也加入,齐白石放大了胆子,作了一首七绝,交了上去,恐怕做得太不像样,给人笑话,心里有些忐忑。胡沁园看了,却面带笑容,点头说:“作得还不错!有寄托。”并念道:“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并认为这两句不但意思好,十三覃的甘字韵,也押得很稳。说得很多诗友都围拢上来,大家看了都说:“濒生是有聪明笔路的,别看他基础差,却有性灵,诗有别才!”

  在最初拜胡沁园学画的几年,齐白石的画卖得并不太好,但这一时期齐白石倒是静下心来读书学诗。1890年至1894年这5年,齐白石靠卖画为生,来往于杏子坞韶塘一代,刚开始卖画,家境不是很宽裕,常常为了灯盏缺油,一家子摸黑上床。有次胡沁园的外甥黎丹来看齐白石,留他住下,夜无油灯,烧了松枝,二人谈诗。后来齐白石曾作诗记起这段回忆:“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另一位朋友王训也是胡沁园的亲戚,家里有一部白居易的《长庆集》,齐白石也借来一读。后来王训在《白石诗草跋》云:“山人天才颖悟,不学而能,一诗既成,同辈皆惊,以为不可及。”

  1894年,齐白石32岁,齐白石与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七人在五龙山的大杰寺成立“龙山诗社”,七人中齐白石最大,被推举为社长,别人称他们为“龙山七子”。社外的诗友也很多,常来的有黎松安、黎薇荪、黎雨民、黄伯魁、胡石庵等诸人。第二年,黎松安家里又成立一个“罗山诗社”,齐白石等人也加入了,常去做诗应课。两山相隔五十里地,齐白石跑来跑去,也不嫌远。齐白石还为大家画作诗用的“花笺”,就是写诗的诗笺,用单宣和官推一类的纸,裁成八行信笺大小,画上山水、花鸟、草虫,分给诗友们用。

  齐白石在30岁开始热衷作诗,在这方面很勤奋。“余少工木工,蛙灶无著处,恨不读书。工余喜读古诗,尽数十卷。光绪庚子(1900年)二月始借山居焉,造一室,额曰借山吟馆,学为诗数百首。”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吟馆,可见对作诗是多么喜爱了。自1917年来到北京定居卖画后,齐白石的离乡之愁,都借诗喷薄而发。“及至都门,重居法门寺僧舍,以卖画刻印为活计。朝则握笔把刀,日不暇给。惟夜不安眠,百感交集。谁使垂暮之年,父母妻子离别,戚友不得相见?枕上愁余,或作绝句数首,觉忧愤之气,一时都随舌端涌出矣。平时题画,也多类斯。故集中所存,大半直抒胸臆,何暇下笔千言。”

  诗是志感,也是纪实

  谈及自己的诗,齐白石说:“我的诗是志感,也是纪实。”齐白石的许多诗,写了自己生活、求艺、游历中的真实感受。如1903年,齐白石在西安游大雁塔,题了一首诗:“长安城外柳丝丝,雁塔曾经春社时。无意姓名题上塔,至今人不识阿芝。”当时,好友樊樊山要推荐齐白石到北京做六七品的宫廷画师,齐白石拒绝了,齐白石不喜欢当官,更不喜欢出风头,都表露在诗里了。

  齐白石的一些诗,是描写自己“五出五归”的求艺艰辛历程的。如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幅山水画《孤舟渡海图》,上面有题画诗一首:“渡湖过海不知休,得遂初心纵远游。行尽烟波家万里,能同患难只孤舟。”画家渡湖过海、远游万里,是为了自己完成自己的初心。

  离家远游,总免不了有离乡之愁,齐白石的不少诗是倾诉自己漂旅生涯、思乡之愁的。在一幅《芦雁图》上他题五言诗:“容易又秋风,年年别复逢。雁鸣休笑我,身世与君同。余年来尝居燕京,春往秋归,画此慨然题句。”画家在这里感慨自己跟芦雁一样,如候鸟般地漂泊。在另一幅中国美术馆藏《芦雁图》上齐白石题七言诗一首:“登高时近倍思乡,饮酒簪花更断肠。寄语南飞天上雁,心随君侣到星塘。”画家登高想到家乡,盼望南飞的大雁,能够捎带上自己的心回到星塘老屋,可谓思乡情切。

  齐白石的有些诗则流露了苦衷和烦恼。刚来北京定居,一些人对齐白石的木匠出身瞧不起,骂他的画是野狐禅,给他带来不少烦恼。齐白石在一幅《古树归鸦图》上题诗:“八哥解语偏饶舌,鹦鹉能言有是非。省却人间烦恼事,斜阳古树数鸦归。”

  他的诗,一部分是表白自己高尚忠贞的节操志向。“1943年,我83岁,从卢沟桥事变至今,已过去了六个年头,天天提心吊胆,在忧难中过着苦难日子。虽还没有大祸临身,但小小的骚扰,三天两头总是不免。最难应付的就是假借买画的名义,常来捣乱。我这个八十开外的老翁,哪有许多精力,同他们去作无谓周旋。万不得已,从癸未年起,我在大门上贴了四个大字‘停止卖画’。家乡方面的朋友们,关心我的生活,我回答他们一首诗:‘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我是宁肯受冻挨饿,决不甘心去取媚那些人的。”(《白石老人自述》)

  齐白石的诗,有些抒发了爱国之情、国殇之恨,有些诗是对汉奸的嘲讽与揭露,有些诗则是齐白石表露自己的绘画主张与艺术见解。他的诗还有一大突出特点,就是富含幽默与讽刺,具有较强的批判性,这是其他人难以比拟的。他曾有诗云:“我亦人间双妙手,搔人痒处最为难。”北京荣宝藏有一幅画于1925年的《不倒翁》,上面有题画诗云:“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笑君不肯打倒来,自信胸中无点墨。”对官员的黑心贪腐给予了嘲讽和鞭挞。

  有些诗则是道出了同道画友的友谊深情。北京画院藏有一幅1928年的人物画《草庐三请》,上面齐白石有题画诗两首,一首诗:“草庐三请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深信人间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风吹。”讲述了徐悲鸿三顾茅庐聘请自己为北平艺术学院教授的故事。徐悲鸿非常推重齐白石,不仅请他当教授,还收藏了近百幅齐白石的画,所以齐白石一天不见就想念,再聚陶然亭不知又是什么时候,表达了对知己徐悲鸿的思念之情。

  齐白石的有些诗是追悼挚友的,有些则对社会的不公黑暗表达了画家的愤慨。还有一些诗,看似是描写山川或花草的,但其实都是自况而已。像自况或自嘲的诗有许多。如画于1925年的首都博物馆藏《芭蕉书屋图》上有题画诗一首:“三丈芭蕉一万株,人间此景却非无。立身误堕皮毛类,恨不移家老读书。”陈师曾携齐白石画在日本大卖高价,吴昌硕遂有“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得大名”之讽,于是齐白石作此诗自嘲应之。

  齐白石一生作诗3000首,其中大部分诗是1900-1930年之间创作的,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他人生中的壮年,可谓诗兴大发。在这3000多首诗中,不少都是题画诗,达数百首之多,“诗画结合”使齐白石的绘画具有了文人画的境界与高度。客观评论,齐白石不仅是个大画家,更是个有才情的诗人。他的诗如他自己所言——不求藻饰,自主性灵,嬉笑怒骂,任笔所之。他一生作的诗数量足够多,内容也非常广,涉及方方面面,记录了他的生活,寄托了他的情感,承载了他的绘画。读者通过读他的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人生,他的艺术。

  (图片来源于美术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