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书法报 作者:钱玉清 2019-01-22 08:01:45

方维 行草中堂

钱玉清评方维作品:

该作主要取法孙过庭《书谱》,复参以二王韵趣,同时有意加大了枯润、浓淡、粗细等矛盾对比关系,提高了艺术表现力。重多于轻、实多于虚、收多于放,符合草书创作的一般规律。不足之处是用笔不够沉着,使转失之漂浮,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锋毫在快速运动过程中的控制能力。包世臣《艺舟双楫》说: “余见六朝碑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凡横、直平过之,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是行处皆留也。转折挑剔之处,留处也;古人必提锋暗转,不肯撅笔。”这段话道出了书法练习的不二法门,指出书法行笔中行与留的辩证关系,似行还留,似留还行,行中有留,留中有行,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玄机和神秘之处。

此作第1行的2个“行”字,第2行第5字“临”、第6字“池”,第4行第6字“张”,第5行第5字“仆”,第6行第2字“有”的笔画中段多力怯劲孱,是典型的行中无留的表现; “当” “为”“画” “间” “南”等字的圆转多扁薄虚空,是明显的留中无行的反映。我们通常所说的用笔留不住,大概就是这种情形。

钱玉清示范作品 行草横幅

钱玉清示范作品 行草横幅

钱玉清示范作品 行草横幅

另外,作者似乎拟构制二条屏的形式,但中缝无特定分界,只是将其拼粘在一起,不妥;章法上,作品上端首字大多施以重墨,有黑云遮山之状,既沉闷压抑又缺乏变化;作品左边大片留白不知是何道理,如将落款靠左分成两行,或许更有错落之感; “雁” “有” “所”等多字草法不准; “鍾”不应写成“鐘”。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个“池”字是该作的精彩亮点,假令都能像如是的线形,那真可谓“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编列众工,错综群妙”,通会之际,则来日可期也!

经典解读:《书谱》“必”字分解 钱玉清

从《书谱》的点画特征形态分析,疑似中、短锋硬毫书写,用笔锋棱劲健,刚断挺拔,顿挫、使转交待清晰,入目可辨。侧多中少,露多藏少,润多枯少,展蹙合度,机杼自出。就取“必”字来说,中宫收紧,四周放开,虽只寥寥五笔,但顾盼生姿,意趣天成。笔笔断又笔笔连,每一笔都提按分明,行藏了然,尖起尖收,精微入妙。

《书谱》中的“必”字

《书谱》一些标志性的用笔特点在这里大抵可得一观。第一笔先写撇,露锋切笔入纸,斩钉截铁,了无滞碍,圆实凝重,遒涩酣厚,线条形成二边毛的颗粒状。第二笔弯钩则顺势而下,短促诡巧,虽属该字最主要的笔画,但有意局缩占比,然形小却岿巍亢悍,体短能力扛千斤,字相顿生紧结茂密之感。最后三点则大小不类,形态各异,迎送偃仰,姿媚可人,每一点都独立存在又互为依附,上面一点小一点、轻一点,左边一点细一点、长一点,右面一点短一点、厚一点,起到了关键性的平衡字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