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焦安中 2019-01-22 17:01:48

画家李贺

李贺,字鹤之,号老等,别署李效颦、青鹤居士,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东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楹联家协会会员等。在多家报刊发表美术作品100多件,并出版多本画集。作品在全国各类书画大赛中屡屡获奖。

李贺作品欣赏

我和山东画家李贺相识于济南。那时,他头发长长的,穿着一身休闲装,脖子上挂着照相机,说着带有东营口音的普通话,说起话来的样子十分吸引人,一看就是搞艺术的。

李贺作品《观山图》

我不懂画,却喜欢看别人画画,喜欢看画家用手中的笔随性挥洒,令一张洁白的宣纸变成富有灵性的画作,这种感觉很美妙。看李贺的创作过程也是这样,他用简单的几笔将画中之物的形神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喜欢中国画和其中的水墨味道,对中国画中的哲学意味深有研究。受古人作品的影响,他也喜欢创作具有高古之意的作品。他虽少有身在自然的体会,但却能和古人前贤的笔意相随。他在作品《观山图》(见下图)中就展现出浓浓的古韵。画面用墨讲究层次,技法与意蕴的深浅、厚薄随类而施。画面中,有先浅后浓,又加焦擦以取妥帖者;有先浓后淡,再晕水墨以取湿润者;有浓淡写成,略加醒擦,以取明净者;有一气分浓淡墨写成,不复擦染,以取简古者;有由淡加浓,或焦或湿,连皴数层而取深厚者;有重叠焦擦以取苍劲者;有纯用淡墨而取雅远者。这些已融化于他的笔下,表现在画面中了。

李贺作品《远方》

许好成曾评价李贺:“从李贺所画山水之中,亦窥到其大器不琢、不媚不俗之气度。那千岩万壑、古松流泉,正是他不随流俗、坦荡胸襟的自然流露。”我认为,可以用“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五代荆浩句)来形容李贺的画作。在他看来,艺术作品表现的是心灵,因此不同的人会对水墨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对于水墨,有人感受到激越,有人触摸到沉静;有人倾注笔墨去表现大江东去之景,有人会漫步在晕染中神思天外。很多时候,绘画者的气息会带领观者感受自然世界的神奇与伟大,让人驻足画前领略大千世界。这就是水墨的品相,而这份难以言说、只凭心会的品相,不单在于画家对眼前景致的描摹,更在于其对心境的抒发。正因如此,在千年的传承中,水墨更强调的是心性的修炼,而不是一笔一画对大自然的真实再现。意气到时,寥寥数笔,已不须赘言。

李贺作品欣赏

李贺常说:“所有在水墨绘事中踟蹰的人,面前都有两条清晰的路可走:一条叫‘传统’,一条叫‘自然’。两条路都没有尽头,只有深处。走进深处,会发现其实也是一条路。正所谓‘殊途同归’。”他喜欢古人的那些经典文学作品,并将这些带有画意的文字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呈现出自己追古的梦。在求艺途中,他在学习笔墨技艺的同时,也尽可能地研习画理、默诵经典。他深知,笔墨技艺可以通过长时间的锤炼去慢慢提高,然而古典文化的精髓却要靠自己的体悟与修为去理解,这样或许才能洞彻点滴。他的这一理念在作品《远方》(见下图)中便可窥见一二。在作品中,他用颇具现代感的笔墨与构成展现画面,使其透露出幽远的意境与古意盎然的韵味。

李贺作品欣赏

清代郑绩说:“当究用笔、用墨、炼形、炼意、得气、得神,方是心学。”李贺的笔墨形意已渐入妙境,画中的气与神已展现出颇具个性的格调和韵味。他的作品中有着很多人的影子,比如石涛、沈周、戴进等。坡子吕三品评李贺的画作时说:“李贺的画能与古为徒。他在明清山水画中悉心体会古人笔墨的法度、格调,化为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段和载体。由此,他的画便少了时习,多了耐品的意味。他以自然为师,用笔墨贴近心灵,与观者共鸣。”

李贺作品欣赏

近来,李贺在“效颦斋”里卧游古意,对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进行一种绘画语言的转换。相信他的这些实践能让他的绘画道路越来越宽广。

李贺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