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赵启斌 2019-01-23 08:01:13

陈淳《洛阳春色图》诗跋鉴赏

《洛阳春色图》诗跋 陈淳作,纸本,嘉靖十八年(1539年),纵26.5厘米、横111.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草书尤其是行草、狂草,是我国书法艺术最扣人心弦的领域之一,也是能够令文人画家驰骋艺术才华的一个艺术门类。他们在草书领域不断耕耘,并移草书笔法于绘画创作中,极大地提升了其艺术造诣和艺术品位。如赵佶、米芾、吴镇、徐渭、陈淳、董其昌、黄慎等,都是书画兼擅的文人画家,不仅在绘画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草书也在书法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成为开一代风气者。南京博物院藏有陈淳《洛阳春色图》及诗跋书卷,其草书题跋即为陈淳颇为精美的书作,从中可见陈淳草书艺术的造诣之深。

陈淳(1483—1544,一作1482—1539),长洲(今苏州)人。字复甫、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父,号白阳山人。文徵明弟子。擅长书法,草书造诣高深,与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并称“吴中四名家”。擅画水墨花卉、山水,尤妙写生。写意花卉师法沈周、文徵明,笔法纵肆,淡墨浅色,洒脱生动,极富疏爽松秀之致,被誉为“深得写生之趣,当代第一手”。山水师法黄公望、王蒙、“二米”及高克恭、文徵明笔意,奔放酣肆,天趣盎然。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二人共同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尚。

陈淳书法先是师法文徵明,后突破文徵明书风的影响, 中年以后不断向古人取法,主要师法杨凝式、林藻、李怀琳、米芾等人,逐渐与文徵明拉开了距离,确立出自己的书法风格。莫是龙曾评价陈淳说:“笔气纵横,天真烂漫,如骏马下坂,翔鸾舞空,较之米家父子,不知谁为先后矣。”(《莫廷韩集》)认为其陈淳的书法“笔气纵横,天真烂漫”,有“骏马下坂,翔鸾舞空”之象,其书法特色是来自于对米家书法的继承。王世懋说陈淳:“道复少有逸气,作真行小书极清雅,晚好李怀琳、杨凝式书,率意纵笔,不妨豪举,而临池家尤重其体骨。”(《王奉常集》)认为李怀琳、杨凝式的书法深深影响了陈淳书法特色的形成。申时行亦言:“吴苏陈白阳先生素以文翰自命,其豪畅之怀、跌宕之气每于吟诗作字中发之。诗步晋唐,书则出入米、蔡,而时时有幻态,盖勾吴之宗匠也。”(《赐闲堂集》)认为陈淳的书法来自“宋四家”中米芾等人的笔法,“豪畅之怀、跌宕之气”,“时时有幻态”。在草书中所呈现出的书法特色显然来自于他的性格特点和天赋灵感,有着精神意象的内在投射和呈现。

陈淳不仅精通真行小书,其草书更是具有鲜明的特色。陈淳将小行书的精妙与大草的磅礴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书风,对于行草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晚明个性解放的先驱。陈淳《洛阳春色图》诗跋释文如下:

东风飘飘不绝吹,游蜂舞蝶相追随。名花嫣然媚晴昼,深红浅白纷差池。

高堂列筵散罗绮,朱帘掩映春无比。歌声贯耳酒如渑,醉向花前睡花里。

生人行乐须及时,光阴有限无淹期。花开花谢寻常事,宁使花神笑侬醉。

己亥秋日道复书并图

此件书法为陈淳56岁时的作品,从书写的精熟程度和表现出来的书法特点看,此时陈淳的草书已经非常成熟,风格特色也确立出来,从中可以感受到逼人的气势。吴湖帆题跋此卷说:“陈白阳以草书作画,董文敏极推崇之,传世真迹经意者甚少。余所见最精者,以此《天香图》与孙氏藏《红梨花图》两卷为极诣,皆用大草题咏,尽龙蛇飞舞之能。有明一代,除石田翁之古穆、仇实父之精工外,惟白阳。此二卷叹观止矣。己丑冬日乡后学吴湖帆识。”对陈淳引草书作画、“大草题咏,尽龙蛇飞舞之能”给予了高度的赞叹和认同,认为其书画在明代首屈一指,所确立出来的豪纵的审美气度,堪与沈周的古穆格调、仇英的精工之美并驾齐驱。

《洛阳春色图》诗跋极为酣畅自如,宛如酒酣耳热之际索笔而书,不计工拙而又造妙入微。此卷题跋既笔意纵横、任意直扫,也非常注重笔法的精微表达,一些细部交代得极为清楚,不是一味狂放而不能收束。《洛阳春色图》诗跋草法颇为精熟,酣畅淋漓而又不失法度,确立出纵横豪畅、天真秀逸的审美意象和风格特色。其在章法上非常注重横向行气的安排,有着强烈的节奏感,一行两三字或一两字安排,通过字形的大小、斜正、长短、肥瘦、繁简、开合、敛放的变化进行空间分割和章法布局。陈淳充分发挥了草书注重变化的特点,每行的呼应联络、上下铺排都取得了很好的布局效果,章法上大开大合、豪纵奔放,不愧为一代大写意画家的手笔。

陈淳还充分运用字的欹侧和大小进行结体造型,字形或大或小、或敛或放进行结体,有意放大或缩小局部空间,从而获得结构上的奇特效果和动势。同时,有些字也有意加以平正的构造安排,没有强烈险绝的冲击感,从而将变化过于剧烈的间架结构在整体上加以收敛,以平衡因过于豪纵、欹侧所带来的不安定、不安全感,使画面空间趋向于平正、清雅、幽静,不因过于酣畅淋漓、奔放纵逸而无法收拾,从而有效地处理好了险绝与平正的关系。

《洛阳春色图》诗跋的用笔非常丰富,主要以中锋为主,亦不时有侧锋出现,深得沉稳雄壮、奇峭劲截、秀逸清润的笔势。此幅诗跋线条粗细变化非常大,呈现出豪纵、酣畅、纵逸、雄健的风格特色。此跋用水颇多,湿笔浓墨,使得线条墨色颇为浓郁、清润、明亮,水气蓊郁,历经数百年仍然鲜活如初,使人闭眼亦能感受到陈淳把笔书写时的神情。“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苏轼《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陈淳纵横豪畅、天真秀逸书法风格的形成,是其将诸家笔法进行汇通加以提炼运用的结果。没有李怀琳、林藻、杨凝式、米芾、文徵明书法的继承和自我坚持,很难有如此笔气纵横而又清雅秀美书风的出现。于敛放之际而深得豪纵、雄放、跌宕之势,创造出秀逸、烂漫、清润的审美意象,也许只有陈淳如许的才情、经历和灵性才能做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