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刘二刚 2019-01-26 13:01:14

“笔墨之争”延至今日,似乎张仃先生的守护方占了上风,国画界许多人喜谈传统了,尤其是年轻人开始热衷于笔墨功夫,也有把笔法墨法说得玄乎其玄的。时尚总喜欢走极端,时而学洋,轻视国学;时而复古,忘了自我。

笔墨是重要,我把它比作人体的筋骨,筋骨好,人就有精神,但筋骨不是精神的全部。一幅好画,笔墨好只是其一。谢赫六法中第一是“气韵生动”,还有五法是“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墨”都没有提到。荆浩《笔法记》有六要:气、韵、思、景、笔、墨,笔与墨放在其后。至《石涛画语录》十八章,笔墨章为第五,“墨非蒙养不灵”,把笔墨上升到精神层面,直到黄宾虹笔墨之大成,但他的意义并不在技术。对付笔墨技术,只要舍得糟蹋纸,三年五年便可拿下。但感觉一张好画,还有许多是笔墨之外的东西。比如造形,造形不是非要画得像,有人误解人物画才有造形,其实山水、草木、云烟、亭台都有关造形。造形又关系到取材(即为什么而画),还有构图的处理、虚实、对立、取舍、平衡,从而产生意境,产生好与不好的感觉。

好的感觉会忘记了笔墨,笔墨与造形的关系一直考验着画家的能力。笔墨离开了形,就等于文字离开了语言,时针离开了时钟。有人会说笔墨是抽象的,说书画同源。其实书画同源而不同功,好多写得不错的书法家,按理笔墨功夫是没问题了,但画画时却捉襟见肘,这时你讲“屋漏痕”“锥画沙”“铁画银钩”什么的,都无济于事。画毕竟是视觉艺术,画的时空感是靠形象体现的,你抽象也好,意象也罢,总之心中要有象。

看一幅画,任何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如仅看“笔墨”好坏,就落入了形而下,何况笔墨好到什么层度也没有个准。现在许多人看似在重视传统的笔墨,但传统是博大的,重要的是借古以开今,不能只看古画而不重视画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像《石涛画语录》这样的经典理论:“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一画”不仅是一笔一画,如执着而不化,笔墨就很难拓展得开,很可能就被笔法墨法给困住了。

笔墨之外的东西还有就是风格,对一个画家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说米芾的“云山”,马一角、夏半边,倪瓒的空灵、八大的怪异,一看便知,独一无二。笔墨只是产生风格的手段,风格并不等于笔墨。偶然画出一张好画也不是风格,风格是一贯的,是方方面面长期养成的。许多与笔墨有关又无关的东西,说不清,唯有悟。一味强调笔墨,玩转笔墨的,玩油了便失却了绘画的真义。(附图为刘二刚画作)

刘二刚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