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赵启斌 2019-01-30 10:01:12

《三江夜归诗》 徐渭作,纸本,创作年代不详,纵127厘米、横3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历史上,不少艺术家书画皆擅长,“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成为我国书画艺术特有的现象与传统,尤其是“文人画”崛起以后,书与画的联系更加紧密,“引书入画”使书法成为绘画的重要元素,也成为千余年来中国画审美的主流。

与此同时,由于一些书法家长期从事绘画创作的影响,绘画中的某些审美元素和美学观念也不断向书法渗透,将大写意的笔法与狂草相结合,为书法艺术带来了新的具有绘画性的审美趣味,徐渭即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书家。正如张岱所言:“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绝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陶庵梦忆》)认为如徐渭般卓越的书画家所绘的文人画中一定有书法影响的痕迹;而且受绘画影响,他们的书法中也应有绘画审美意象的出现。徐渭这种借鉴绘画点画表现方法来进行书法创作是对晋唐笔法的创造性突破,他的这一发展趋向对晚明追求个性解放的书法审美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南京博物院所藏徐渭的《三江夜归诗》,即是一件颇能反映徐渭书法艺术特色的行草书作品。

徐渭(1521—1593),浙江山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道士、天池、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等。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徐渭具有卓越的艺术才华,在诗文、戏剧、书画各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徐渭为大写意花鸟画派主要创始人之一,擅大写意花卉,笔墨纵横跌宕,酣畅淋漓。后来者如石涛、朱耷、“扬州画派”诸家、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几乎都受到他的写意画风的深刻影响。徐渭书法艺术特征的形成有他极为雄厚的文化艺术资源作为支撑,徐渭本人也曾经自豪地宣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陶望龄 《徐文长传》)袁宏道也说:“(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余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徵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徐文长传》)“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对徐渭的书法造诣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与推崇。

宋人书法对元、明以来书法的发展确实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许多书法家在取法苏、黄、米、蔡四家书法的基础上而确立出自己的风格面貌。徐渭亦是如此,通过师法黄庭坚、米芾、苏轼诸家书法,并上追钟繇、索靖、“二王”,经过自己创造性的发挥,形成了独具个性特点的书法面貌。徐渭的书法相较于米芾,更加气势鼓宕磅礴,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徐渭在《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中说:“非特字也,世间诸有为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临摹《兰亭》本者多矣,然时时露己笔意者,始称高手。予阅兹本,虽不能必知其为何人,然窥其露己笔意,必高手也。优孟之似孙叔敖,岂并其须眉躯干而似之耶?亦取诸其意气而已矣。”

书法创作要有自己的“真我面目”,不必事事效法古人。取法要“取诸其意气而已”,书法创作“时时露己笔意,始称高手”,从徐渭《三江夜归诗》中可明确感受到这一取法渊源与学书门径。徐渭的书法主要是行草书法,或以行书为主夹入草书,或以草书为主夹入行书。《三江夜归诗》显然属于以行书为主夹入草书的作品,既有对宋人书法的继承,也有自我精神意象的出现,苍劲奇异、萧散爽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徐渭《三江夜归诗》释文如下:

吴馆观涛百不违,卅年闭户一全非。

念为发难枚乘老,听说风波柳毅归。

龛赭夹流惊箭筈,鸬鹚回艇晒渔衣。

孝娥不减行人恨,并作鸱夷怒色飞。

枳儿观潮三江夜归四首之一,濑仙老身

徐渭书法作品《三江夜归诗》

此诗在章法布局上,显然是以繁密的空间安排为特征,充分运用点画的空间张力向外拓伸,四处撑满,给人以奔放雄伟、流利劲荡之感,笔意奔放飞动,情随意走,确立出气势磅礴的空间氛围,章法布置奇崛、雄伟,令人叹为观止。《三江夜归诗》结体造型或扁、或长,或方整、或欹侧,各具姿态,再加以上合下开、微微倾侧的“梯形”造型字体出现,极大地凸显出徐渭书法所具有的空间造型特点和个性色彩。《三江夜归诗》用笔非常大胆,湿笔浓墨一泻直下,酣畅、爽利、跳宕,给人以淋漓尽致之感。行笔中多露锋、侧锋,无论正侧、偃仰、向背笔法的处理,还是使转、提按、顿挫技法的运用,都呈现出非常丰富的变化。《三江夜归诗》以湿笔浓墨为主,用笔枯润相间,笔力雄伟,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中晚明以来所呈现的书法特色。可以说,徐渭的书法超越了时代,打破了以“台阁体”为主导的明代书法格局,引领了晚明时期书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