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琳娜 2019-03-06 16:03:06

张坤山 中国书协理事、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海军美术书法院副院长

在近些年的书法创作中,考虑“笔墨”“辨证关系”比较多,当然还有传承经典、如何与当代审美理想相融合。

1 (1).jpg

草书中堂 规格 136cm×68cm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词一首,张坤山书。

这件作品(如图)写的是辛弃疾的一首词,通篇用淡墨,开始部分用了反常态的写法,以较淡的干墨写下去,一直到第二行的第一个字,其后基本用的是湿墨,水分比较大,款识部分干湿参差。写这件作品前,脑子里略有想法:一是要调动笔墨的变化,将墨色写活、写生动、写出对比;二是打破常规,不用常俗的写法,力求有点新意;三是墨要略淡,墨淡则灵动自然,不凝不滞,有点晕墨效果则更佳。总体看,作品完成后,感觉接近创作前的想法,但仍有不如意处,如通篇稍平,开合对比欠佳,该压紧的地方没有压紧,该开张的地方没有做到。当然,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完成,总会有遗憾,不一定能按构思办,尤其是写草书,快速运行中还要临机处理,应机权变。应机权变的能力往往比事先构思更重要,有时光理性还不够,还要有点感性,在理性的基础上用感性去发挥,往往能够出现意外之喜。

草书创作,文字的识读性是第二位的,实用性不是主要的考虑,草书纯粹是一种艺术性情的表达,是一种水墨图示的表现。如何在草书创作的图示中,体现干湿、浓淡对比,空间布白的自然经营,还有线条合理穿插等,这些都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