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原创 作者:丹青居士 2019-10-12 10:10:08

超常.文徵明的“四绝全才”之路

微信图片_20191012093143.jpg

文徵明《古木寒泉》


文徵明,名璧,字徴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被世人称作“四绝全才”。史载,就这样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并不是人们心中想象之中的少年英才,而是天资愚钝。“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话还说不明白。屡次科举不中,直到54岁时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得以直接入吏部参加考核,受翰林待诏一职。要知道中国从唐开始就设立了考试做官制度,就是现在,要想在体制内为官,没有大学学历,你想都别想。而文徵明生活在科举时代,屡试不第,靠官员推荐才得以进入仕途。这样的官员是不会受到科举官员待见的。更不幸的是,这时候文徵明的书画已经久负盛名,购求其书画的人甚多,其他人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从此文徵明开始受到排挤。便上述请辞,连续三年,才获批准。


那么文徵明是何以实现“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呢。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最关键的原因有三条。首先文徵明有一个知子莫若父的父亲文林。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文林的确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不仅在知识上对文徵明产生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文林非常知晓理解文徵明。当别人以为文徵明弱智时,父亲不仅不以为然,而且总是对文徵明说“儿幸晚成,无害也”。当同伴唐寅,乡试高中解元,文徵明再次败北时,父亲写信安慰他:“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它日远到,非所及也”。这些不仅是文林对文徵明的劝慰,更是父亲对儿子的信任。可以说文林的父爱,给予文徵明极大的鼓励,是文徵明取得诗、文、书、画四绝的关键一环。


一般来说,师徒关系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文徵明不一样。文徵明一生遇到三位才学杰出的厚爱他的师父,一位是他的岳父,另外两位是吴宽和沈周。吴宽是明代大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吴宽不仅诗文自成一家,而且操守高洁,吴宽对自身严格要求。他对于书籍涉猎广泛,善诗能书。他有几顷田,曾用以救济亲友中的贫困者。友人贺恩患病后,吴宽将他接到家里照顾,日夜探视。贺恩病逝后,吴宽为他服丧达一月之久。吴宽的为人为事在大明朝有口皆碑,即使在今天象他这样的仁德之人同样是道德楷模。可以想象,有这样德性极高的人做文徵明的师父,文徵明必然是受益匪浅,所获良多。文徵明是幸运的。李应禎是明代书法家,善楷、行、草、隶诸体。他妙能三指尖搦管,虚腕疾书,时人莫及。即便是今天也未必有几人能望其项背的。李应禎是文徵明的岳父,对文徵明自然是倾囊相授。有这样书法高超、倾囊相授的岳父作为文徵明另外一位师父,同样是文徵明的幸运。沈周是明代大画家,他的人物,花鸟,山水无一不精,沈周有一句名言“余固不能独饱也”,所谓余固不能独饱也,就是沈周在教授文徵明绘画时不会留一手而是竭尽所能教授文徵明绘画。许多人一辈子遇到许多老师,但象文徵明遇到的老师,不仅各个才高八斗,而且是从心底里关心和呵护他,应该说是画史上的异数。


是不是有了绝好的老师和不错的家庭,就意味着文徵明后来一定成为“四绝”呢。不是的。要知道文徵明从小不是智慧过人的孩子,他八岁才开始说话,但说的不清楚,导致人人都以为文徵明是弱智儿。一般情况下普通百姓的孩子也就一岁就能说话了。可见文徵明儿童时期是愚钝的,由于语言问题限制了他与别人的交流,八九岁之前的他的视野也是有限的。但文徵明最终成为“四绝全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这个重要因素,只能解释为文徵明具有超乎寻常的苦行僧般的一个“勤”字。


有人在搜集和探寻文徵明时,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即文徵明目前存世的所有作品,几乎体现了高度的统一性。作品风格几乎没有区别,大多只是类型的区别。他们据此断定文徵明是一个苦修僧般的绘画者,他以接近自虐的方式,完成了诗文书画的修行过程。并且从中可看出作者超乎常人的自我约束的力量。仔细推敲这段话,里边有三点值得深思,一是“苦修僧”,二是“接近自虐”,三是“超乎常人的自我约束”。


从文徵明晚年完成的《古木寒泉图》、《山水图》的来看,很难想象如此精细、复杂的画面,竟出自一个耄耋老人之手。从中可以看出文徵明笃行如一的做事态度和其强大的超强的自我约束的力量。


“天道酬勤”。当同学们还在尽情享受少年儿童课外快乐的时候,文徵明却伏案书桌,苦苦追寻诗文书画知识。当别人还在卖弄文章的时候,文徵明在父亲和吴宽,李应祯,沈周的殷殷教导下,焕发出强大的自我约束力,以超强的耐力,笃行如一,在险峻的知识山峰上攀登。苦心人,天不负,文徵明最终成诗、文、书、画四绝的直接原因,是一个硕大的超常超强的“勤”字。


丹青居士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