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名人书画网 作者:王翠 2020-08-09 16:08:59

书画家袁巧林

中国绘画的体格演变在历史的场合中一直进行,但这种演变,始终是在传统的大框架之内进行的,就算是石涛,八大这些在当时看来的离经叛道者,也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家,直至“85美术新潮”以后,中国传统绘画界中不得不对自己所置身的画学审美和传统体格做一番深刻反省,而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的思想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油画。

如果说郎世宁将西方肖像画真正传入中国宫廷算起,那么中国油画肖像不过两百多年,然而,各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可能艺道各有不同,且风格各有不一,但殊途而同归,共同的艺术理想促使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旗帜下,扩展艺术思维,挖掘艺术情感。我们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语境下来解读和欣赏袁巧林老师的油画创作的。

欣赏袁巧林老师的油画创作,在富有生意的形象中,不论是江南水乡的风景图抑或是人物画,总是有人的情怀慢慢渗透,流露期间。

庄子说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自然孕育了人类,同时也孕育了万物,万物皆有生命,但是人类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完全这样认为……

76246b7a3fc14bb3af7693301793bcec.jpg

在袁巧林老师的笔下,江南水乡品读到的是一副文明的幽居图,是远离尘世,远离纷争,自然古朴,宁静超脱的生活观和价值观,自然却又自信,实际上,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文化寻根,只有在尘世的喧闹里身心疲惫的人,只有在心灵的跋涉中遭遇起伏的人,只有在生命的求索中愈渐颖悟的人,才最有可能具有这种回归的意识。

5c7ede218cdb4dfe87fc080c5da5fb37.jpg

生于江苏常州的袁巧林老师命运注定他是个江南之子,映进在他童稚清澈的眼睛里的,是江南的水乡所温柔的时间,袁巧林老师直接用人类的感情将不朽的艺术呈现在我们眼前,用不着语言,也用不着思辨而使人们领会其中的韵味。

作为艺术家或者艺术品来说,最可贵的就是一种朴素,纯粹而自然的状态,让人的感觉不止是停留在视觉上而是在心里,以心灵感悟一种有生命意味的画面,他把一副描绘女子和春色的作品命名为《吻春》,在取光色关系时并不拘泥于固有色,而是自定基本色调来处理对象,在画面中,既有淡雅轻松的浅色调,也有浓郁饱满的深色调,既有红黄柔和的协调,更有单色渐变的统一,由此使画面更加凸现立体之效,直接写意:女人如花,花与女人的美丽自是不言而喻的,从而使画面和主体在相互关系中达到了回归,这已然不难看出成为袁巧林老师油画探索的主要方向。

构图是作品形式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满足人审美需求的同时,也传递着某种思想,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构图中得到或平静或稳定或倾斜或压抑之感。

从细节看,袁巧林老师的这副作品,偏重土黄,注重对比,并在对比之中完成优雅的装饰性,因而才能在画面中保持一份久远的雅致,显示出与生俱来般的灵动,看得出袁巧林老师进行创作时在积极主动的思考,辨识,寻找,实验和积累着某种绘画表现语言的自我定位,及其探索,生发,构建的可能性,无论从画面经营,人物造型,笔墨设色和情节意趣等方面,都极具鲜活的时代气息,在他题材丰富的创作中,人物和水乡创作显得更加突出。

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荷塘撷一朵莲花入怀,挽一沁清香入鼻,在荷塘摇水渡过一个个的日夜,匐在木船上听水的跳跃,不由得让人想起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在此图中,画面中的女子在莲的世界中去感受喧嚣中的一份静好,这不止是单纯的欣赏那一池的莲花,而是透过一处风景感受岁月的沧桑,品位历史文化,体现了画者袁巧林老师对艺术的把握和深刻的领悟。

袁巧林老师的作品之所以能如此贴近艺术本质与艺术规律,并始终坚守中国画的审美特质。在笔者看来,在于他对传统精神的科学认识与动态把握,致使他超越了技术层面的物质性,而以精神层面为出发点,去表现心灵的印象,精神的家园。

正是这一点袁巧林老师把传统带入了当代文化语境,植入了他江南水乡和人物画的文本中。在袁巧林老师那里,传统完成了从过去时到现代时的转换,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验证了艺术总是现代的一句名言,以作品去证明了传统的多维性与多义性,以及延伸与发展的诸多可能性,因此传统成为袁巧林老师再发现再创造的资源。在传统笔墨魅力元素中,增加其新的内涵,开掘其新的外延,赋予其新的价值判断,也是袁巧林老师创作的核心所在。

细观近两年来袁巧林老师这批水乡创作和人物创作作品,清晰的看到对中国意象造型艺术审美思想的精妙运用与表现,呈现出有异于西方写实风景或抽象绘画的艺术特征,给人一种文化自信和耳目一新的视觉效应。

画面中完美融合了国画、书法的书写性笔触和意向造型理念,巧妙掌控现代主义有意味的点线面形式语言的综合运用,同时将画面平面化、单纯化,有机融入留白,造成画面的丰富性与随意性,画面充满激情,生动有力。

欣赏这类带有民族特点的人物创作,从艺术学的角度分析讲,袁巧林老师作品的灵气是不可模仿的,艺术创作的这一趋向,除个别人的作品也许可以找到它的母本外,而袁巧林老师是在追求自己的个性,画面深沉、沧桑、思索中,有种热烈的情怀游于画面之中,人物那坚毅的神情与目光,时不时用色的趋暖与大红色的大胆运用,无不是画面人物思绪的沉着与平静中,有着一种独特的热烈感的生动体现。

作为一个画家,其重要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表现技法,也不在于其洒脱的艺术风格,其价值在于他的创造性,在于他的心灵诉求,在于他所进入的独特精神领域。袁巧林老师以感动心灵的意境和精神守望,表现出画家强烈的艺术魅力,以及由此带给广大观者的启迪。其作品笔墨语言是精湛的,形式是纯粹的,表现是本质的,这就是一种艺术自然的境界,这就是袁巧林老师。

水乡是话不仅的题材,作为画家,袁巧林老师将自身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灵而饱满”的境界,作品的艺术张力留给了欣赏者一个清新空灵的唯美世界,灵气的水乡处处浸润着袁巧林老师的情感,意趣,才气与性情,真想和袁巧林老师一起荡轻舟,醉饮荷,步青果巷。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祝愿袁巧林老师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