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琳娜 2019-01-04 08:01:28

刘卫东 全国第三届篆书展入展作品

刘卫东 全国第三届篆书展入展作品

规格 180cm×24cm×2

琴弦轻弄余音绕 逸兴长留豪气舒

落款:岁次丁酉孟冬之月,友人来访,其作书,余抚琴,因赋诗曰:“高朋忽至暖贫庐,书道人生两不辜。翰海笔掀千卷浪,诗坛笺赋万张图。琴弦轻弄余音绕,逸兴长留豪气舒。满座风流儒雅客,会心许我一声呼。”今重温旧作,觉“琴弦轻弄余音绕,逸兴长留豪气舒”句尚可观,遂录。戊戌仲夏中浣赤竹居士髯公东山并篆于南窗灯下。

全国第三届篆书展入展名单公示后,友人发来微信向我祝贺并表示诧异。是的,很多朋友都感到诧异,因为大家对我的印象和认识都是建立在小楷和草书之上的。

其实早在1988年我就曾因流美婉转的线条、匀称修长的结体而喜欢上了篆书,继而在篆刻上也有所涉猎。但由于自身文化的欠缺、对文字学知识的陌生以及对篆书这门古老书体的敬畏,便一直与之若即若离,转眼已然30年了。

在书法学习上我始终坚持做有思想的书者,不做书法的奴隶。所以我喜欢折腾,做些类似果树嫁接的尝试。在草书上将汉草率意的笔法、恣肆的结体融入大草,欲使其古拙,却失其流畅,结果是大功未成,转而游走于邓石如、赵之谦之间,对赵之谦篆书用功尤勤。2018年全国第三届篆书展征稿,我也去凑了热闹投了稿。

篆书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书体,书写的内容越多必然露怯越多,于是我选择了文字稍少的楹联作品,但其书写难度更大。经过一番利弊权衡,在临近截稿前20天,决定迎难而上,找了一副“金玉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联,以赵之谦的篆书风格书之,悬壁观之,虽无甚不妥,却觉非心中意象。这样风格的作品好像近年在展览中比比皆是。经过一番分析后,最后决定从一首自作七律诗中择其颈联,以楚简、汉简相掺的笔意书之,正文画界格,汉草笔意落长款。内容和形式定下后,对有疑问的字进行查证,待有创作欲望时一挥而就。

2018年夏天持续高温无雨,我选择一个清晨进行创作,打开电脑播放古筝《高山流水》,先在案上用毛边纸将正文的“琴弦轻弄余音绕,逸兴长留豪气舒”练习了一遍,并对“琴、弦、舒”等字进行细微的调整。然后将事先裁好的创作用纸平铺在画案上,侧身一气呵成写完上联,再轻移上联,将下联用纸与之平齐,方便书写时与上联在墨色的浓淡、虚实,运笔的轻重、徐疾等方面产生对比和呼应。创作时,我并没有亦步亦趋照搬楚简、汉简文字,而是强调文字的书写性,适度增添的行草笔意使整幅作品的线条轻灵率意,而个人情感的注入则使其在轻灵中不失凝重。长款以章草为主,适当引入汉草笔意,这样与正文搭配恰如其分、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