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李新平 2019-01-23 09:01:49

马子恺,别署燕公,号穆斋。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山东建筑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双秀书院院长,漱玉印社社长,《中华藏书集成》副主编,济南市政协委员。先后在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学习,在中国国家画院任职。出版有《马子恺艺术作品集》《古篆论语》《周易锦言》《汉印精华》《古玺精华》等十几种专著。作品传略及理论文章散见于数百种书刊中。曾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二十余次个展,获得重要奖项百余次。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建有“马子恺艺术馆”,致力传播传统国学艺术。热心公益,先后被授予“红十字会荣誉会员”“慈善美术家”等荣誉称号。

马子恺古篆二十四孝印玺赏析

孝道,自古以来为中华文化之根本,亦为人类共有的道德规范。《尚书·尧典》赞虞舜“克谐以孝”,《史记》载孔子以曾子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孔圣人亦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德之本也,人之行也。”《孝经》《论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基石,两千多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在此种观念下发生的二十四孝故事,由元人辑录成书,后来形成《二十四孝图》,成为中华民族弘扬孝道的更直接、更形象的教材,在世界广泛传播,影响深远,深入人心,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和能量。

马子恺古篆二十四孝印玺赏析

前不久,著名书法篆刻家马子恺应出版社之邀草拟了一套二十四孝印谱草图准备收入新书《马子恺书篆艺术集》中。日前,他以自己在父亲病床前尽孝八年的体验和对孝道文化的体悟,觉得应向大众广泛普及孝道文化,于是便以青田石为印材、以古玺为形制,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刻成朱、白25枚印玺,后制成己亥年历,实现了自己以艺为彰、简叙孝迹的心愿,作为新年、春节礼物敬献于天下慈善父母、贤德孝子,以助孝德育人、文明新风。马子恺将此年历命名为“和乐永长”,将二十四孝故事分别用商周甲骨文和古篆刻成的“孝感动天”“啮指痛心”“戏彩娱亲”“百里负米”“芦衣顺母”“亲尝汤药”“鹿乳奉亲”“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行佣供母”“扇枕温衾”“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24枚印玺分别印之于12个月的年历上,并刻“和乐永长”为年历封面,还将二十四孝故事内容分别附印于印玺旁,形成了集书法、篆刻和故事于一体的深具审美、教育含意的出版物,发行后受到了社会的热烈赞誉。

马子恺古篆二十四孝印玺赏析

观赏马子恺的二十四孝印玺,深深感悟到他的篆刻艺术能将中华数千年文明浓缩于方寸之间的匠心。其运刀如笔,挥洒自如,既不囿法式,又不失绳墨,熔秦汉甲骨文字于一炉,成气象万千、汪洋恣肆之势,并在分朱布白、刀斑石驳之中蕴藉着金石雅趣,令人赞叹。

马子恺古篆二十四孝印玺赏析

马子恺的篆刻既能使人在其刚劲的刀法和曼妙的线条中感受到他的文化修为与心灵的宁静,感悟到气象高古的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人生境界,又能感受到作品所体现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拓展性。其中包含的文化旨趣将其作品从篆刻技术层面上的“技”,全面提升到了“道”的层面。

马子恺古篆二十四孝印玺赏析

马子恺先后在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学习,并在中国国家画院任职。出版有《马子恺艺术作品集》《古篆论语》《周易锦言》《汉印精华》等十几种专著,其作品传略及理论文章散见于数百种书刊中。他还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个展二十余次,获得重要奖项百余次。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建有“马子恺艺术馆”,为推广传统国学艺术做出了积极贡献。

马子恺古篆二十四孝印玺赏析

马子恺亦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曾为东南亚海啸、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灾害事件积极奉献爱心,曾连续多年向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等机构捐献价值数百万元的作品和现金,先后被授予“红十字会荣誉会员”“慈善美术家”等荣誉称号。此次推出的“和乐永长”《二十四孝印谱》亦是他为普及孝道文化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