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潘力 2019-01-26 13:01:48

冯祥云

冯祥云,1960年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日本东京艺术专科学校(TSA)研究科专业、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水墨缘国画工作室成员。作品曾入选“丹青扬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花鸟画)作品展、“邮驿路 运河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等全国性美展及海外美展并有获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21世纪优秀艺术家——冯祥云》《冯祥云画集》《祥云出岫——冯祥云山水画之意度》《祥云太行——冯祥云太行寒林山水作品集》。

冯祥云作品《山容清澹》

上海画家冯祥云的作品,无论是早年的彩墨花卉,还是近期的风景山水,画面的视觉语言都透露出他的精神取向,那就是不断探寻绘画语言的自觉以及画面与创作主体心灵的契合。由此,他的作品生发出“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的气韵。从用笔看,他的作品既有金石的拙朴,又可见篆隶的灵动;从用色看,色彩单纯中有着抽象的力度;从画面结构看,饱满的构图呈平面化,线与形更趋近当代审美意味。在我看来,冯祥云的作品在具象的背后有抽象,而抽象形式之间又有理性结构秩序的支撑。尤其是他近年来以树林为题材的作品,在传统程式的外观中透露出一种庄严、崇高的理想美的气度。这与具象外观之下所隐藏着的形式结构秩序密不可分。

冯祥云作品《疏林寒岫》

对于有着赴日留学经历的冯祥云来说,“现代化”的课题具有特别的意义。上世纪80年代,冯祥云曾留学于由日本现代艺术先驱斋藤义重任校长的东京艺术专科学校。这所学校主要教授现当代艺术,强调动态、开放式的美术教育,提倡学生个性的发挥和自我创造力的展现。对于冯祥云来说,赴日留学是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受到日本式时空观的影响,而且从中切身体会到,民族化的意义在于对传统形态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他明白了久远的历史积淀使笔墨不仅成为一种工具或技法,而且也成为一种民族身份的符号和文化礼仪;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渗透的历史时刻,画家具有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保卫者的身份。

冯祥云作品《舒卷随风》

从整体上看,传统水墨与当代无关。当代中国画要融入今天的时空,就必须满足当代心灵的需求,以新的精神向度产生新的视觉方式。当代审美趣味更多倾向于表现抽象和结构的韵律。冯祥云的作品《山容清澹》中的山石风度和林云气象既演绎出庄子哲学中“游心太玄”的精神世界,又阐释出他自己对当代理性的体悟和追求。画面中,峰峦连绵,林木浩荡,充溢着构成感和内在张力,繁满的构图反而透出飘逸空灵的气韵。

冯祥云作品《祥云瑞气》

冯祥云的画面图式虽然源自他的生活经验和传统研习,但更多的是对造型和构成的主观经营,运笔行墨之间体现出传统形式魅力的强烈感召。他意识到,水墨画虽内涵丰富但视觉张力不足,尤其是文人画崇尚细腻精深、幽远深奥的美学品格更有局限。当代中国画应当从个人化、情绪化的内心世界走向更为开阔的视觉空间,使其成为由内向外的张力图式。他的这一创作理念在作品《疏林寒岫》中得到了展现。画面中的笔墨法度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而是体现出画家对传统和当代审美意识的独到见解和阐释。

冯祥云作品《云山春晓》

冯祥云有着上海人聪慧和勤勉的特质,留学日本又造就了他的细腻和严谨。这样的心性使他更讲求画面的精神气度。他曾经写道:“艺术的表现语言虽具魅力,但却是有限的。如中国水墨画,怎样表现花瓣的闪亮之感,或是清溪下随波荡漾的碧绿水草,又或是暗夜中一株更加黑暗的树木呢?凡此种种,须用心感受,将鲜活的感悟存于个体精神之中。”冯祥云所说的“个体精神”,便是他以穿越古今中外的勇气和智慧触摸传统绘画程式并走向当代表现的微妙节点,是对传统绘画程式的创造性解读和重构,进而抒发出当代人的人文情怀。他悉心营造的苍茫天地间的那如歌如舞的自然万象,既是画家跨越时空的心灵神游,又是当代人的精神驻地。

冯祥云作品《天寒山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