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张天一 2019-01-28 10:01:15

张天一

张天一,1987年生于河北,201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主攻工笔人物画方向,师从何家英、刘泉义、杨沛璋、张见、陈治、徐展等,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家、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讲师。作品入选第十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中国当代工笔画名家邀请展、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

鹅 张天一 作

鹅 张天一 作

每一位画者的作品都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那是一个私人化的空间。因此,我希望能让大家通过画作进入“我”的世界。在这里,与其说是“我”的世界,不如说是观者心中的一个梦境更为贴切。那么,是什么样的梦境让我们蓦然心惊?在梦境里面,我们究竟能触摸到什么呢?梦,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生命激情。梦境里,每个人都必然要去相逢一个真正的自己,它关乎“我”之情怀和内心感受。正如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悠悠思 张天一 作

悠悠思 张天一 作

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最神秘的生物,由此也生发出了千千万万个谜一样的梦境。“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汤显祖笔下四个因梦而起的故事,穿越千年,魅力不减。梦境表现了人们内心的一种诉求,情感更加细腻、丰美、成熟。有时候,一个梦境宛如人生;而有时候,一段历史却犹如梦境。亦幻亦真,是耶非耶?出入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给我们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在紧张、繁忙、机械的现实生活之外,是不是也该给我们的梦想留下一点空间呢?就像欣赏一段戏曲,拉开帷幕,虽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古老的戏曲形式,但真正留在我们心里的是一个关于美的故事。梦想可以照见希望,可以触碰到心中最柔软的部分。那是一种深情,而真正的深情都是超越功利的。就像昆曲《牡丹亭》,真正打动人心、让人回味无穷的是那份不计生死、不问功利的相依相守,每每看罢都令人怦然心动。

花间影 张天一 作

花间影 张天一 作

我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它像谜一样深深吸引着我。如《九歌》中提到的神灵,与我们是那么近而又那么远。它们有着自由的灵魂,与天地对话,与万物为伴,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过着诗一样的生活。又如《桃花源记》中所提到的境地,那是嘈杂世间的一汪清泉,幽静安逸。在那里,仿佛分不清生存着的究竟是人还是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多么奇妙的景象!

美君 张天一 作

美君 张天一 作

以古典文学所表达的意境来看待“我”心中的梦,似乎带有曲解它们的意思,但其实是让隐存于心中的意象有一个成立的依据和引导。从某种程度来说,人人都是带着面具生活,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就是那个隐藏在人群中的异类。甜美的笑容、温文尔雅的沟通,都不过是一种装扮,真心又有几人能知晓呢?所以,梦境中的深情往往会给我们一种勇气。那何不让它在艺术里转换为一个坐标?

雀神 张天一 作

雀神 张天一 作

在我的作品中,除了保留传统工笔画最基本的勾线、渲染等方法,也融入了一些平面设计理念。在不影响整体韵味和气息的同时,为了加强画面的意境和美感,我并没有照抄自然界的原有物象,而是加入了一些独特的色块,并将其点缀成平面纹样。于是,这一个人、一只蝴蝶的塑造,已远远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人和蝴蝶。我很注重画面所呈现出的视觉印象和气质,所以会有意识地将颜色和线条处理得细腻而优雅。一些看似跳跃的纹样,放在画面上不仅不觉突兀,反而使得每一个对象丰富而饱满。为了既能使画面拥有梦境般的“仙气”,又拉近“人”与“仙”的距离,我选择把对象进行真切的表达。没有因这谜一样的境界而破坏掉物体的形质,也没有因为形质而拉远与观者的距离。相反,它们产生了一种异常的魅力。

桃夭 张天一 作

桃夭 张天一 作

云中仙之二 张天一 作

云中仙之二 张天一 作

云中仙之一 张天一 作

云中仙之一 张天一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