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琳娜 2019-01-29 15:01:38

李大山

李大山,原名李运来,号画禅堂主人。1973年生于重庆,先后毕业于四川省重庆第一师范学校美术专业班、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于北京画院高研班。李大山潜心研习中国写意花鸟画近三十年,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并获奖,逾百幅作品及个人传略在《中国书画报》《群文天地》《山西工人报》《师范教育》《重庆文艺》《重庆晚报》等各级报纸杂志刊登。多次在海南海口、重庆、山东菏泽及甘肃天水、陇西、武威等地举办个人中国画展和联展,出版个人画集多部。海南卫视、甘肃卫视、重庆电视台、海口经济广播电台、重庆广播电台等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和专访。现为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市沙坪坝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民盟画院花鸟画专委会主任、重庆沙坪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创作理论部主任,沙坪坝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

李大山作品《思华年》

三十年前,我初中即将毕业。

父亲看着成绩大起大落的我,有些无可奈何。很偶然地,他在报纸上看到四川美院附中的招生启事,于是动员我去试一试。

李大山作品《鸣翠》

我从小喜欢画画,但是却没有人教过。记得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位留着长发的美术老师,偶尔一次见到他在我们班的教室里写美术字:一块湿的抹布、一只粉笔,抹布在黑板上写出字形,再用粉笔勾勒外形……不一会儿,一排漂亮的美术字就呈现在眼前。然后再用彩色粉笔稍微配上一两枝梅花,真是好看!于是心里一直对这位老师充满敬意,期待着他来给我们上课。只是他好像只教五、六年级,于是我的心里一直默默地期盼着,可是没想到等到我们五年级的时候,他却被调走了……

李大山 明镜合作作品《对话》

父亲带着我去四川美院附中报名的时候,我看到每个考生都背着一个军绿色的画板,有的考生还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互相品评习作。我才明白:哦,原来素描要用铅笔画到这么黑!

李大山作品《华岩灵境》

当木工的舅舅自告奋勇去给我买了一块画板,拿回来我一看,急得差点没哭出来。他买的是一块光滑平整的绘图板:没有肩带、没有军绿色。舅舅和父亲急忙安慰我说,这个比那个夹板还要平整,画画更好用、价格也更贵!但是我的心里还是一万个不满意,因为它和其他考生背的那种不一样。

李大山作品《清气》

考试的时候,我故意坐在后面一排。首先是因为自己底气不足,毕竟从来没有人教过我素描和色彩;还有就是自尊心强,怕画得不好被别人笑话。不过坐在后面也好,我可以在考场上现学现用,临阵磨枪。那一年美院附中的招考比例据说是20:1,七百多考生争夺三十余个名额,没有悬念——我落榜了。

李大山作品《一花一世界》

不过正是这次失败的考试经历,也让我初步明白了素描和色彩是怎么回事。于是在一个月后的师范学校美术专业复试当中,我很幸运地被重庆第一师范学校美术专业班录取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其一,那一年刚好是重庆一师“文革”以后首次恢复招收美术师范生,竞争还不算太激烈;其二,师范学校普遍录取分数比较高,好多成绩一般的学生根本不敢报考,而我的文化成绩还不错,再加上美术专业又降了几十分,于是我才有了这样的幸运;其三,师范类考生的复试不仅仅看专业成绩,还要看综合面试分数(据说我的面试成绩是全班第一)。

进入一师以后,我才真正开始全面而系统地学习绘画。我们的课程和美院附中很像,专业课比较多,我最头疼的理科全部没有了,只剩下几门文化公共课,又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这下彻底解放了!

李大山作品《清趣》

文化课的学习压力没有了,我们就可以一门心思地扑到专业上去。班上画得最好的是一个女同学,个子矮矮的,戴着一副眼镜。她在入学之前已经学了三四年,考美院附中也只差了一点点就能考上了。不过我心里还是很不服气的,一直在心里暗暗地较劲。三年以后的毕业展览上,我和她的画在校园里都引起了轰动。学校推荐到《师范教育》发表的我们的毕业作品中,“素描”选了我的,“色彩”选了她的。我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地毕业了!

李大山作品《凝香》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小学教书。一开始我还是坚持画油画,并经常拉学生来当模特儿。但是慢慢发现实在不行:小学老师课时量太大,基本每天都有三四节课,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根本静不下心来画油画,于是我试着买来毛笔宣纸画国画。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我们也学过一些中国画,但是并不系统。正好那个时候我发现了一套王雪涛的国画明信片,他的写生小品非常生动,我特别喜欢。但是我又不喜欢“对临”,我喜欢反复观摩他的作品,然后放到一边自己画。这个习惯一直贯穿着我的国画学习生涯,多年以后回头来看,正是缘于这个习惯,我能够在学习别人的基础上,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更加幸运的是,我认识了我的国画启蒙老师——重庆巴山仪表厂子弟校的李麒扬老师。李老师是四川美院杨富明老师和著名书法家许伯建先生的高足,深得两位先生的精髓。最初我把自己的画拿给李老师,向他求教,李老师毫无保留地给予指点和鼓励。后来,每隔一段时间我都登门拜访,逐渐获得了老师的认可,并把我引入了中国画的世界。

李大山作品《秋实》

工作两年之后,出于对大学的憧憬和向往,我又回到了校园,考进了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以后,我本不打算再回到小学任教,虽然说我也很喜欢孩子,但是小学老师收入低、课时量又大,于是在朋友的引荐下,我来到成都做电脑美工。那时候网络游戏刚刚兴起,我的工作就是给一款游戏绘制人物形象并完善场景。老板说只要我的技术过关了,每个月的收入将很可观。但是干了不久我发现,国画已经慢慢地沁入了我的骨髓:我甚至在电脑上还在画着国画构图。

李大山作品《太行山写生》

思前想后,我还是下定决心回到学校。只有在那里,才能够坚持我的绘画梦想!

从此,我便开始真正沉下心来,沉醉于中国画的世界。

慢慢地,中国画的魅力和自己努力的成果开始一点点地显现出来。

1996年,我首次在海南举办个展,就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二十多年来,我努力通过把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打造成重庆市少儿美术特色校园来证明自己,然后才有了到北京画院求学的机会。之后我又到甘肃、山东、重庆等地举办画展和联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品发表、入选省级美展和国家级展览并获奖,我渐渐引起了当地文化部门领导的关注。2013年我调入了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成为了一名专职美术干部。

李大山专刊

如果说二十多年前的我,刚出校门时也是意气风发、心高气傲,但经历了二十多年基层的磨炼和洗礼,尤其是中国画自身强大的教化功能,让我在这段宝贵的岁月里打磨掉了傲气,洗尽铅华,逐渐沉淀,并且通过笔墨的历练,逐步让自己一遍遍重新认真地审视着自我、不断完善着自我。

风物长宜放眼量。

因为热爱绘画,所以曲曲折折之中,我依然选择了坚守。

因为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传播书画艺术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我还有更多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