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书法报 作者:李一 2019-02-18 13:02:19

李一 “写山”现场留影

李一 “写山”现场留影

李一:中国书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2018年,我承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日常教学之外,有一本小书《隃麋四记》在北京出版,岁末在孔子研究院办了一个“李一书《孔子家语》精粹百句书法展”小型专题展。书法临习和创作数量比往年多,主要是写大字,风格有变化、水平有提高,而变化和提高的幅度都不大。还有就是写山,从北京跑到山东青州的南驼山写了一些大字摩崖作品。

我写山始于前年。前年写了两座山,在山东曲阜石门山和重庆南山老君洞的石壁上写了大字摩崖作品。曲阜石门山是儒家之山,重庆南山老君洞是道家之山,而青州驼山是佛教圣地。两年间写了儒、道、佛三座大山,是个人生活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值得一说,光阴未虚度。

李一“写山”

李一“写山”

我写山,均因地制宜,文本原创,依山就势,攀壁而书。于曲阜石门山写《追和前贤孔尚任咏石门山诗》,于重庆南山老君洞写《道铭》,在青州南驼山所写的内容是吟咏青州佛迹的《南驼行记》。在三座山的摩崖所写均为擘窠大字,书体有变化,前两山以章草为主,后一山以楷书为主。

三座山中,青州南驼山摩崖地势最险,面积最大,难度最大,施工时间也最长。青州南驼山摩崖数百平方米的崖壁十分陡峭,几乎是直上直下,且凸凹不平,犬牙交错,顶石欲坠。这样的险势和难度,对书丹者、镌刻者、摹拓者都是考验。愈难愈险,愈想尝试。我与刻工、拓工师傅协同作战,工程从5月初开始,至9月底竣工,历时近半年。其间苦乐相伴,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

李一“写山”

李一“写山”

比如在三伏天置身野外,骄阳似火,蚊虫作伴,暑气蒸人,汗流浃背。我们攀爬于崖壁间,提笔挥翰,握刀凿石,铺纸传拓,苦并快乐地和大家共同度过了难忘的时刻。尤其是工程收尾之时,遇到了青州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瞬间天昏地暗,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一泻千里,飞石走沙,而摩崖大字屹立于南驼峰巅,风雨不动安如山。雨中的摩崖,更为壮观,其情景已铭刻在心。

写山是走出书斋野外作战,如果把去年写摩崖大字称为“致广大”,那么,今年我的书法活动想尝试“尽精微”,回到书斋案前,寻找“笔精墨妙”的快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笔法墨法的重要性,越来越感觉自己还没有掌握笔之精、墨之妙,或者说对笔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所以要尽笔墨之精微。“精微”二字,颇可玩味,微中有精,精由微出。毫厘虽微,其中有精。所以古人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近来买了一些小笔,练习蝇头小楷,力求在细微的点画中感受笔精墨妙。

李一“写山”

李一“写山”

学术上,也不想写长篇大论,想完成《论书绝句》。《论书绝句》不是指定课题,没有课题经费,却是我想写的。用绝句评点近现代已去世的书家,每人写一首绝句和一二百字的短文,已用数年写了70余位书家,计划写100位书家。越写越觉得难,越难又越想写。今年想完成这不是课题的课题。《论书绝句》字少文短,若能由点到面,评论得当,小中见大,从中能看出近现代书法发展之大脉,花费些气力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