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王玉晓 2019-01-25 11:01:03

画家王玉晓

王玉晓,201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师、国家艺术基金专项资助青年创作人才。作品入选“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大美齐鲁·山东青年美术作品晋京展”、2018“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工笔画)作品展等。

近年来,大学生生存状态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网络时代,QQ、微信等现代交流方式的普及,虽然为我们带来了通讯的便捷,但同时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正面交流。沟通能力的下降,直接导致人们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作为庞大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我对身边同学有着更多的了解和感触。我希望能借由工笔画作品来表现当下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情感变化的过程,通过艺术加工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用画笔为自己发声。

王玉晓作品《空城》

《空城》

清冷的早晨,一个年轻人徘徊在空寂的大街,漫无目的地闲逛。原本就高大、坚实且冰冷的建筑体,又被砖块“封”了窗户,更显森严。天空微微泛白,昏黄的路灯似乎马上就要熄灭。

构图上,我运用一些构成因素,把建筑物主观处理成了大小不等的若干个几何形体。为了增加层次感,又把画面分成了远景、中景、近景三个部分。天空被处理成倒三角形,以突出不稳定感;人物被有意放在一个空旷的环境中,以衬托孤独感。色彩上,为更好地表达出人物失落、迷茫、无助的情绪,我采用了冷色调。造型上,我有意将帽子遮住人脸,力求用犹豫不定的步伐更加淋漓地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彷徨。被砖块堵住的窗户,其实就是对网络时代人们缺乏正面沟通的一个再现。通过画面,观者能够深切地体悟到年轻人在独自承受压力时所产生的恐惧感和失落感。泛起鱼肚白的天空,带有一种象征意义。清晨来临,我们依然要面对新的一天。这给画面增加了一些想象空间——是依旧像昨天那样沉默,还是敞开心扉、大胆挑战?不同的人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王玉晓作品《边缘》

《边缘》

寂静的夜晚,一个女生驻足在一座高大的建筑物面前。建筑物下有黑、白两扇门,一束光直射到女生脚下。这又是一件有关选择的作品。

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天空、建筑物、地面三个部分,人物被放置在右下角,与建筑物的两个高点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光”在整个画面中起着主导作用,它的出现能给清冷的夜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同时,“光”又最具有指向性,将视点引到主体人物身上。在色彩的运用上,《边缘》以重色调为主。暖色调的地面与冷色调的裙子形成对比,而橘色的书包肩带又与地面颜色相互呼应,使作品更加和谐。

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内心是无助与纠结的。该对自己的将来作出怎样的选择,又如何迅速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呢?面对眼前的两扇门,何去何从?人生道路上我们要面对很多选择。当我们犹豫不定时,唯有相信自己的内心才不会后悔。

当下的年轻人,有太多者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苦苦地追寻着——在忙碌的生活中追寻向往的幸福,在奔波的旅途中寻找生活的真谛。然而华灯四起,我们又无不感到生活的沉重与压抑。生活是什么?生活是在经历磨砺后懂得珍惜,生活是在经历伤痛后百炼成钢,生活是在繁华都市下对家乡的那份怀念……生活本就是五味杂陈,充满了不确定性。于是我创作了《觅》《台阶》《天台》《归》等一系列关于生活、关于选择的作品。

伴着思考一路成长,愿自己的人生路更加精彩。

王玉晓作品《天台》

天台 王玉晓 作

王玉晓作品《台阶》

台阶 王玉晓 作

王玉晓作品《觅》

觅 王玉晓 作

王玉晓作品《归》

归 王玉晓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