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马奋强 2019-01-25 11:01:18

美术创作中,区分抄袭和借鉴是一件费劲的事,这需要质的界定和量的分析。为了方便论述,不妨再引入一个概念——原创。笔者试从“抄袭——借鉴——原创”这一过程来进行相似性分析,进而比较异同。在这一链条中,是依次递进的关系,抄袭处于最低端,借鉴是抄袭的高级阶段,是走向原创的桥梁。同时,它们也是互为因果的,借鉴过了头就是抄袭,变化中的借鉴也是原创。压缩这三个环节,把抄袭等同于借鉴,甚至以抄袭充原创,那就是侵权了。论述由此展开,分为三个方面。

一、借鉴是“接着讲”,抄袭是“照着讲”

艺术作品中有很多程式化的符号,如诗歌中的典故、绘画中的意象、京剧中的一桌二椅都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古代文人画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图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把文人画程式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题材语言。一山一水就是他们的语言。具体说来,寒林、枯木、远山、近水、空亭、溪桥,就是他们的语言。莽莽的历史中蕴藏的无限的人和事(典故),也成为他们的语言(如唐寅活化典故为自己的图像世界)。二是笔墨的程式化。如董源模式,是一套裹孕着‘披麻皴’、江南山水特征、空灵的世界等内容的传统模式;‘米家山’又是以水晕墨染、体现空蒙迷离视觉效果的一套模式。三是境界的程式化。如荒寒画境,自北宋以来便成为文人画着力表现的气韵特点,云林的寂寞也成为明清画人效仿的程式。”后代不断生发、解读、阐释,由此演绎出一大批经典作品。直到今天,“马一角”“ 夏半边”式的构图仍然被广泛运用,不会有人说这是抄袭。正如徐悲鸿所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笔者以为,甘肃省打造“敦煌画派”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们把敦煌壁画转化为美术创作的新动力、新内涵,把省内石窟壁画转换为创作的源泉,构建成具有敦煌艺术特征的美术风格,营造出一个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守正的又是创新的艺术创作与研究体系。由此不难看出,借鉴是吸收、传承,是对法度的敬意,更是一种延伸和拓展,能够凸显新的气息。抄袭则不然,其不管是对古人还是对时人的作品,都是照猫画虎,没有探索意识,只是原地踏步。过去是现在的传统,今天是明天的传统,时人的经典作品过上几十年、几百年,只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同样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鉴。

二、借鉴是化境,抄袭是拼盘

中国艺术本是无不相通的。观李可染的山水画,依稀可闻其山泉汩汩之声;看徐悲鸿的奔马图,仿佛能听到“铁骑突出刀枪鸣”。跨界是思想的呼吸,元素有限,创意无限。各艺术领域之间完全可以互相借鉴,打破原有界限,横向融合。通感互动不仅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新的养料,同时也能解决一些瓶颈问题。

赵孟頫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黄宾虹的“古人善书者必善画,以画之墨法,通于书法”,说的都是绘画对书法的借用。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本就一律,《石壶论画》中直接将文章的结构、章法运用于绘画;亭子本是一个传统建筑,但在倪云林的山水画中却成为一个表达自己心绪的重要道具;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等以中国画的法度同化西洋画技巧,在民族性水土并未流失的情况下,使传统得到良性的发扬和光大;林风眠将中国式的栏杆、荷塘混入西方元素,使画面产生一种梦幻般的美妙感觉……凡此种种,都是不同艺术之间相互借鉴带来的。可见,借鉴是一种化境,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其将所借鉴的对象模糊化,若即若离。而抄袭是把相关元素机械地拼凑、嫁接到一起,但油、水分家,各自为政,更像一个大拼盘,有不协调之感。需要说明的是,对历史素材、自然科学知识、地理知识等客观事实的描述,以及对公共文化的运用,即使表达形式相同,也不构成抄袭。

三、借鉴重内在,抄袭看形式

清代边寿民认为,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当代艺术的原创性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上。搞创作之前,画家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更要深入钻研理念、技法,挖掘出最有价值的东西,从骨髓里提炼。用于创作时,虽然是利用了先前作品的观点、风格、题材、创作手法,但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判断,留下了自己的选择、安排、取舍等个人印记。是演绎、是创新改变了作品的表达形式,形成了独立的图式,使新作品与原作品迥然不同。

纵观美术史,可以说人人都在借鉴。八大山人《仿倪山水》,画中的树、山、亭都是倪云林的绘画元素,但原本萧疏的树只剩下山间的参差数枝,清晰的远山已虚化为一丝轮廓,符号化的亭子也被简化为数笔墨影,而空阔的空间结构却变成了山崖下局促的小断面。曰其仿作,实际是略其行迹、取其大意,早已摆脱了形似的羁绊,“刊市其意不在迹象间也”。在八大山人笔下,云林是意念中的云林。

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体悟,这是不可复制的。表现到作品便是不同的风格。即使借鉴别人作品,也是气象迥异。同样拟石涛的作品,陈半丁显拙厚,张大千更清巧。这种借鉴走进作品内部,经过深度解剖,不拘泥于原作,在“有我”中优化,是对取法对象的主观抒发,所注重的是精气神,要求作者具备一定功力。而抄袭,要么是原作再现,要么是没有对原作的表达形式进行实质性改变,一没有个人化展示,二没有独创性,根本不能称之为新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借鉴是表现、是神似,抄袭是再现、是形似。

综上,笔者从纵向、横向、内在三个角度对借鉴进行了阐述,由此把借鉴与抄袭作了比较。总之,如果处理好旧与新、表与里、形与神的关系,抄袭与借鉴的界限是很清晰的。此外,还涉及度和量的问题,借鉴时要考虑到过犹不及。从抄袭到借鉴、原创,从“无我”到“有我”,需要经年累月持续修炼、提升、积淀,是一个长期过程。相反,一旦有了惰性、有了功利心,操之过急,就极有可能从借鉴滑到抄袭。抄袭与借鉴仅一步之遥。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着眼于画家的艺术素养,努力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原创性的作品,从源头上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